-2-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问答
1、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教育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教育:广义:凡是以教与学为形式,有意识的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叫做教育性B、独特性C、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
D、生物性与社会性
22、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征。
客观性敏锐性精细性
2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
D、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E、教师已有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性格特点。
2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
想;
B、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C、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6-
25、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把新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6、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和进程的总和。
27、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28、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A、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还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B、激励作用:
共同的目标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
C、评价作用:
教学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结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9、意志的特征有哪些?
A、意志具有目的性;
-8-
B、意志能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活动;
C、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0、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3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地和概括地反映,思维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32、教育机智:
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
3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A、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4、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的?
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8-
制约因素: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因素的影响。
35、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A、主张启发性教学
主张开到学生,但不牵着学生走;主张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使其丧失信心;主张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
B、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3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A、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的成果记录表等;
B、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
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C、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
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9-
37、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F、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
39、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崇高理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的要求:A、选好学习的榜样;B、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C、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40、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1、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