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外语教学法流派与中国外语教学法.doc五大外语教学法流派与中国外语教学法
摘要:国外外语教学法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中主要形成了五大流派,中国引进后,不断地将其再探索与发展。而研究其特色及现状,有益于探索与形成独具中国特色及符合中国国情、适合国内外语教学环境与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法;外语教学;教学流派
作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育法体系,语法翻译法的主要机制是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授和学习外语。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典型的特点。语法讲解则采用演绎法,先讲解语法规则再将其运用到练习中以巩固,而在材料的安排上也是采取先语法后课文的方法,这更易于外语学习者对各种语言现象系统化且对语言进行分级处理。
晚清时期,京师同文馆公布了8年制西学课程,我国开始了正规的外语教学。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的《学校系统令》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指出现代社会虽然已有许多教学方法被不断的引进和改革,但语法翻译法仍相当普遍。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引下,国内多数英语学习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语法翻译法来培养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民国以后,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分析式串讲为主,重视精读,造句翻译,听力方面没有专门的训练,主要靠机械的背诵。1978年后虽然有听说法的结合,但大多数外语教师仍然将语法翻译法当做首选的教学方法。
语法翻译法虽便利易行,但由于其过于古老,沿用至今也暴露出许多缺点,如需过多依赖本族语、口语与书面语分离、练习形式单一等。因此国内许多外语教育者开始在吸取语法翻译法的长处上探寻更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外语教学法。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需求更大,其中各国交往的最大障碍便是语言交流不畅,因此口语交际在当时显得愈发重要。此时,直接教学法兴起,并被广泛推广。
直接教学法最重视口语,在使用过程中注重以具体的语言情境来培养学习者的能力,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场,力图以此代替机械背诵的方式,强调语言的实际使用而非单一的翻译记忆。此过程多采用视、听、模仿以及手势等方法使学习者直观的学习语言及掌握说话人意图的目的。
直接教学法的特点则是不翻译所教授的内容,在教学中直接用目的语讲练目的语,尽可能不使用母语,以求创造一个生动鲜活的目的语交流环境。以口语做基础,模仿练习为主,让学习者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能学会用目的语使用者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并进行表达交流。
从其特点中可知直接教学法不重视读和写的技能,让学习者一开始便接受目的语环境使其适应期延长等一些缺点。其被引入中国后,在实行过程中,缺点尤为明显,且其要求外语教师的外语水平高,对目的语非常熟练。从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校难以实现将外语课程集中安排,因此直接教学法难以被当作唯一的教学法来进行外语教学活动。
听说法萌芽于二次战后的美国,且在短期教授口语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当时的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广泛地推广到高等学校和中学的外语教学中。
听说教学法的过程中,新词汇和新的句子结构是通过对话或者段落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其学习的形式包括模仿、重复、关键词或关键结构的替换和变化练习。其强调大量的听力练习可以增强学习者对目标
五大外语教学法流派与中国外语教学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