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野趣
闲 耕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这是北宋诗人梅尧臣游历河南鲁山时写下的著名诗句,每次读到它,便慨叹宛陵先生给人无尽回味的名句,诗中幽远的意境似把我带回四十年前,不是鲁山,而是与山西、河南两省接壤的河北省涉县,那连条”。我们旁边农户院住着几个同学,不知从哪儿买块猪肉来――真新鲜,肋条,有二斤多,想借着这天公休日解解馋,可把大家馋坏了。天热,用颗细绳系着,挂在窗外。他们的同学一个叫玉生的走进来,打裤兜掏出一盒“黄金叶”,让一圈,都不会抽,却都抽出一支,有人拿来火儿,先给玉生点了,互相也点上,学着抽,猛吸一口,呛得直咳嗽。嘻嘻哈哈聊着,倚着铺盖卷慵懒地躺着,玉生坐在靠窗子的炕边,手指夹烟那只胳膊伸在窗台上,直说:“太热,难受。”聊几句,往窗外掸掸烟灰。一会,走了。走就走呗,谁也没理会。到了下午,有人跑了六七里路从乡供销社买盐、酱油回来了,还捎回两棵葱。有人到伙房打了两盒饭(公休日两顿饭)。还是蒸小米饭,伙房的做法――怪:先下小米至超大铁锅煮半熟,笊篱沥去米汤,米汤弃之,捞上超大笼屉再蒸。盛到饭盒里,一粒一粒散着,如黄沙一般。借了老乡家的菜板、菜刀,灶就用老乡家的,开做――兴冲冲取肉――不见了!“让猫叼走了?不会吧。”提起当啷的细绳仔细看,火烧过的痕迹。“哦!准是玉生这小王八蛋。”忙跑过去,只见屋里丢着的几个铝饭盒、小搪瓷盆儿里,飘着油星子,一个大瓷盆里还剩下点肉汤子,已经盆干碗净。屋里的玉生和同住的几个同学在那嘿嘿乐。玉生手托一个小邮包往行李箱上一掼,两手一叉腰,说:“不白吃,我们拿两袋大白兔奶糖换,我奶奶刚从上海寄来的。”……
还说过公休日罢,生活并非都是紧张得如箭在弦,都是每天挥汗如雨,也有悠闲闲荡的一面,有一种慢生活的乐趣。
“七沟八梁一道坡,沟里到处石窝窝”,民居在山坡上择地而建,高低错落。一星期只休一天。这天,不会听到清晨令人心惊肉跳的的起床哨。懒觉睡醒了,天性活泼好动,几个“小六九”凑一起,互相问:“去哪儿玩玩?”一个人指着屋前的群山说:“才爬过两回山,不过瘾。”“对,对,爬山,这回远点。”说话间就去准备。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各背一个军用水壶,没有的找别人借上,还须带上个搪瓷盆儿――用得着。
不时有打招呼的村民,对我们说出一个让我吃惊可能古意沿用的词:“漫游漫游”。沿着崎岖的山路往前走,有几条羊肠小道――不知有几百年了。走哪条?能走吗?走,翻过去不就知道了!没有当今“驴友”的路线图、时间表,走哪是哪。也甭担心半道儿会蹿出几个绑匪,民风淳朴,没那八宗事。黄土渣石相杂、黄不棱登的小道弯弯曲曲、时上时下,踩上去有些硌脚。两侧满是叫不上名儿的小树棵子、荆棘、野草,最多的是酸枣树,一个个小红灯笼似的酸枣,火红润泽,太多了,用手去摘,把上衣口袋装得满满的;往嘴里送,酸酸的,带一点甜味。蓦地谁捅了我一下,“小鸟!”只见几只羽毛鲜艳、小红嘴的小鸟落在几步之遥的草丛上。一个哥们抡起军挎想命中一只,小鸟早被惊起,“扑”的一下子飞走了。“真好看!”大家啧啧称赞,听说邯郸出好鸟,果然名不虚传。别看是山间小道,却走得悠哉游哉。呵!前边有一段悬崖窄道,一边是几乎直上直下、乱石嶙峋的山梁,另一边是数十丈深。苔藓斑驳的石沟,极小心地贼一样走,心脏也随之加快了跳动。翻过去,道儿却平缓多了。
山间野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