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东渐对诗歌声病观念及规则的影响
高文强
摘要从诗歌声病理论创制者的佛教背景和随佛教传入的梵语诗律在中土的传播来看,永明诗歌声病论在形成过程中吸取外来诗律中的有益成份是完全可能的。而通过相关材料的具体考证我们发现,永明诗歌声病论中的不少诗病概念和诗律规则都与随佛教传入中土的梵文诗律有着渊源关系。因此可以认为,佛学东渐是影响永明声病理论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永明佛教声律论梵文诗律
永明声律论的提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故沈约才自负于“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姚思廉:《沈约传》,《梁书》第243页,中华书局1973年版。
。虽然陆厥对沈约的自负颇不以为然,并认为“前英已早识宫徵”而嘲其说“近于诬”陆厥:《全齐文》卷二十四《与沈约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然而正如清代学者阮元所云:“休文所矜为创获者,谓汉魏之音韵乃暗合于无心;休文之音韵乃多出于意匠也。”阮元:《揅经室续集》三《文韵说》,四部丛刊本。
就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来看,以声病规则约束诗歌创作的理论的确具有明显的独创性,纪昀称之为“独有千古”,郭绍虞认为纪评是“较为公平的论调”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第140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那么,沈约的声病理论是否完全出于自己的独创?对这一点,现代研究者一直未能提出质疑。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声律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发现永明声病理论的提出与佛学东来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欲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声病理论创制者的佛学背景
在讨论佛教与永明声病理论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先来讨论一下声病理论创制者的佛学背景,因为这是佛教得以影响声病论的重要前提。
据《南史·陆厥传》载:“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又《封氏闻见记·声韵》:“周颙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皆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声病论的倡导者以周颙、沈约、谢朓、王融四人为主。不过从声病理论的创制角度来看则重在周颙、沈约二人。沈约制《四声谱》以言声病,由此声病论始广为流传。而据《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引隋刘善经《四声指归》曰:“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著谱论,云起自周颙。”所谓“沈氏谱论”即指沈约的《四声谱》,所谓“云起自周颙”者,说明沈约的《四声谱》是承周颙之说。《南史·周颙传》载周颙“著《四声切韵》行于时”,沈约所承当是此书,因此,声律理论的提出也有周颙之功。不过,沈约不仅著《四声谱》在理论上提出声病原则,在创作上也
“最讲声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清诗话》下册第9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而且他历任三朝,身为名公巨卿,又是文坛领袖,因此后世言永明声律论每推沈约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目前文献看,周颙、沈约二人与佛教都有着密切关系。周颙历仕宋齐二代,“泛涉百家,长于佛理”萧子显:《周颙传》,《南齐书》第731页,中华书局1972年版。
,于宋末已有名,宋明帝“颇好玄理”,曾召颙入殿侍奉
佛学东渐对诗歌声病观念及规则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