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我看“商鞅变法”一 究活动(一)同步测试
基础识记
选择题
“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地理位置相对而言在: ()
商鞅本是哪一个诸侯国的人: ()
B-中山
第7课我看“商鞅变法”一 究活动(一)同步测试
基础识记
选择题
“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地理位置相对而言在: ()
商鞅本是哪一个诸侯国的人: ()
B-中山
启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人是: ()
商鞅变法时,为取信于民,采用的方法是: ()
、徒木赏金
商鞅受旧贵族迫害,被“ ”而死?()
商鞅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属于()
材料解析
阅读材料:商鞅的新法遭到了贵族的反对,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幕
后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新法,商鞅
得知后,将教唆太子的两个老师分别处于劓刑和黥刑。
回答问题: ①商鞅的新法为什么遭到了贵族的反对?
②商鞅处置太子的老师时,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谈谈你的想法。
活动探究
商鞅被处死了,但新法却继续推行,并获得了成功,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获 得成功?有人说,商鞅没有能够
取得“双赢”的结局,如果你是商鞅,你是否有方法取得“双赢”?有或无均请你简 单阐述理由。
商鞅虽死,商鞅变法却获得了成功,请你讲一讲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开阔视野
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中学时的论文
此文原件藏中央档案馆,照片为中央档案馆提供。注释为中央文献研究室所
作。
吾读史全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 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 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 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曲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 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 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 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 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 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 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 是知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 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 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舌而讥矣。乌 乎!吾欲无言。
注释:这是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读书时写的一篇作文。原文无写作时间。 作文纸折缝间印有“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字样,作者在题下写有“普通一班毛泽 东”
第7课我看商鞅变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