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造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在观察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用鼻子闻时,不要直接靠近观察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尝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许的物品来尝。
4、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温度计使用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6、热水的温度的变化规律: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和加快热水降温实验)
7、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表示。
8、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9、像水、牛奶、酱油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木块、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固体。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淡水是世界上总水量的3%。
10、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折中力就是水的浮力。(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的实验)
11、水是由许多的水妃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12、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实验)
1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天气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14、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天气符号)风级歌:0级风烟直上,1级风烟稍斜,2级风树叶响,3级风旗飘动,4级风灰尘起,5级风水起波,6级风大树摇,7级风步难行,8级风树枝断,9级风烟囱毁,10级风树根拔,11级风陆罕见,12级风浪滔天。
15、测量降水量时应注意: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纪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纪录降水量。
16、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透明的气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17、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1、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2、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劲,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自身的重量有关系。(实验)
3、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天平是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在称量时,物左码右,当放置的砝码合适时天平会平衡,如不平衡,再调游码,使之平衡,最后根据砝码和游码的指示判断出物品的质量。取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称量结束时要尽快使托盘停止摆动。
4、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沙发、摩托车的避震。
5、磁铁的性质:能吸铁;两端的磁力比中间大;能隔物吸铁;能指南北(南极S;北极N);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干扰无限信号。
6、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罗盘。
7、自制指南针:用磁铁沿同一个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作成小磁针;把摩擦好的小磁针插在吹塑纸上;把它放在水中,转动盛水的容器,观察针尖的指向;根据磁针的指向,在容器边上贴上“东南西北”。
8、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炙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
科学知识点(季文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