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验九-二水合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3次课).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硫酸钡晶型沉淀重量分析法)
——BaSO4沉淀样品的制备 第10周
——沉淀的过滤与洗涤、空坩埚的恒重 第11周
——沉淀的灼烧与恒重 第12周
1.)有关,而初始速度又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
形成沉淀的初始速率 v=K(Q-S)/S
式中: Q—加入沉淀剂瞬间, 生成沉淀物质的浓度;
S—沉淀物质的溶解度;
Q-S—为沉淀物质的过饱和度;
(Q-S)/S—相对过饱和度;
K—比例常数,与沉淀的性质、温度、介质等因素有关。
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决定于聚集速率和定向速率的比率
聚集速率< 定向排列速率 → 晶形沉淀
聚集速率> 定向排列速率 → 无定形沉淀
*
晶型沉淀的生成
特 点:颗粒大,易过滤洗涤;
结构紧密,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
条 件:
a. 稀溶液——降低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b. 热溶液——增大S, 降低相对过饱和度, 减少杂质吸附
c. 充分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防止局部过饱和
d. 加热陈化——生成大颗粒纯净晶体
陈化:沉淀完成后,将沉淀与母液放置一段时间,这一
过程称为~(加热和搅拌可以缩短陈化时间).
BaSO4重量法测定Ba2+时,一般用稀H2SO4作沉淀剂。为使BaSO4沉淀完全,H2SO4必须过量!由于H2SO4在高温下可挥发除去,沉淀带下的H2SO4不致引起误差,因此,沉淀剂用量可过量50%~100%。
NO3,ClO3,Cl 等阴离子和K+,Na+,Ca2+,Fe3+等阳离子均可引起共沉淀现象,故应严格掌握沉淀条件,减少共沉淀现象,以获得纯净的BaSO4晶形沉淀。
控制沉淀条件:热、稀、慢、搅、陈。
,用水溶解,加稀HCl酸化,加热至近沸,在不断搅动下,缓慢地加入热、稀的H2SO4溶液,Ba2+与SO42作用,形成微溶于水的沉淀。所得沉淀经陈化、过滤、洗涤和灼烧后,以BaSO4沉淀形式称量,即可求得BaCl2中钡的含量百分数。
1.H2SO4 1mol/L; mol/L。
2.HCl 2 mol/L
3.HNO3 2 mol/L
4.AgNO3 mol/L
5.BaCl2·2H2O
6.瓷坩埚
7.坩埚钳
8.定量滤纸(中、慢速)
9. 长颈玻璃漏斗
1.瓷坩埚的准备(实验老师已准备好)
洗净瓷坩埚(1个),晾干,然后在高温800~850℃下灼烧。第一次灼烧40分钟,取出稍冷片刻,转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第二次灼烧20分钟,取出稍冷,转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如此操作直至坩埚恒重为止(两次重量相差<4 mg)。
2.分析步骤
(1)称样及沉淀的制备
~ g BaCl2·2H2O试样一份,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约100 mL水、3 mL 2 mol/L HCl,搅拌溶解,盖上表面皿,加热至近沸,但勿使溶液沸腾,以防溅失。
取4 mL 1 mol/L H2SO4溶液一份于100 mL的烧杯中,加水30 mL,加热至近沸,趁热将H2SO4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到热的钡盐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H2SO4溶液加完为止。
待BaSO4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1- mol/L H2SO4,仔细观察沉淀是否完全?
如已沉淀完全,盖上表面皿,将玻棒靠在烧杯嘴边(切勿将玻璃棒拿出杯外,以免损失沉淀),在室温下放置陈化过夜。
溶液冷却后,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先将上层清液倾注在滤纸上,再用稀H2SO4洗涤液(2-4 mL 1 mol/L H2SO4稀释至200 mL)洗涤沉淀3-4次,每次用约10 mL,均用倾注法过滤。然后将沉淀小心地转移至滤纸上,用一小片滤纸擦净杯壁,并将滤纸片放在漏斗内,继续用稀H2SO4洗涤沉淀2-3次,直至洗涤液中不含Cl-为止(用AgNO3溶液检查)。
(2)沉淀的过滤与洗涤
将折叠好的沉淀滤纸包置于已恒重的瓷坩埚中,经烘干、炭化、灰化后,在(800±20)℃的马福炉中灼烧至恒重。
计算BaCl2·2H2O中Ba的质量百分含量。
注意:灼烧BaSO4的温度不能超过900 ℃,因沉淀在1000 ℃以上高温灼烧时,可能部分沉淀分解。
(3)沉淀的灼烧与恒重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1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试样中

实验九-二水合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3次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1.64 MB
  • 时间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