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猪资源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黄菊,丁向东,张勤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国家畜禽育种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193)
摘要:我国具有丰富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如何保护好这些宝贵的遗传资源成为了我国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台,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料的收集整理,旨在构建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数据库,为我台。系统采用了WAMP的网站开发环境,即Windows+Apache+Mysql+PHP,并将网站架构软件Drupal应用到网站开发中,实现了对网站框架结构的整合。本数据库共收集了76个地方猪品种,涉及每个品种从群体规模、分布状况、种质特征到品种内群体结构等的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检索查询、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及网络支持等。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并给出部分功能说明。
关键字:猪;种质资源;数据库;WAMP
地方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育种创新工作的原始素材及人类生存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在各地区多样化的生活习惯、地形、气候、环境、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良种质资源。丰富的猪种质资源不仅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为国际畜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遗传多样性信息资料。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我国大量引进外来品种,使得地方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受到了威胁。20世纪90年代,已经灭绝的猪种就有2个,濒临灭绝的品种5个,数量急剧减少的品种8个[1-3]。因此,在遗传资源日趋流失的今天,要保护并利用好这些资源,一个必要的措施就是对这些品种信息实施动态监控。虽然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建立了一些畜禽种质资源数据库,但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如信息不全面、描述不够详尽、数据更新不及时等。本研究采用WAMP的开发环境,构建一个全台,为今后我国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1 数据资料
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我国地方猪资源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陈伟生、徐桂云主编的《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中国家养动物遗传资源信息网、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及最新的地方猪品种资源调查结果等的最新内容。共收集到了76个地方猪品种较为全面的信息,涉及品种描述、产地分布、外貌体尺、肥育性能、繁殖性能、保种场规模、实拍图片等众多信息。
大量的信息资料,难免会有重复,所以我们将这些数据导入数据库之前,要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的书面资料经过整理,扫描,然后用识别软件把文字识别成可编辑的文字,编辑成WORD文档即可;图片单独扫描,扫描完的图片格式为BMP,这种格式所占的空间较大,所以把这些图片转换成JPG的格式,并用图片处理软件适当调整图片大小。为了方便数据导入数据库,简化导入软件的读取识别过程,我们将图片统一命名,如民猪公猪图片命名为1-1,民猪母猪图片命名为1-2,八眉公猪图片命名为2-1,八眉母猪图片命名为2-1,以此类推,直到命名完76个地方品种。
2 数据库结构设计
在前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许多个关键数据字段,如:名称、品种类型、品种描述、审定日期、主要分步、原产地、产区生态环境、品种利用现状、被毛
我国地方猪资源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