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田培中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广义-----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即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狭义----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型课程:是指一类专门基于研究性学习并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载体。
本课题中的研究性学习侧重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教材、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或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通过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由来及发展
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直接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其目的是把人的精神从中世纪的蒙昧、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让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的心灵。
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克伯屈等进步主义者以及康茨、格拉等改造主义者,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因应工业化时代的需要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并且受迅猛发展的实验科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美欧诸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主要倡导者为美国的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他们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推动了旷日持久的课程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
(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
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
开放性。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表现为: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
792-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