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发展
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沈毅
2008年12月
发言内容
一、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二、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路径
(以生物组的探索历程为例)
三、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基于新课程的实施
课堂的变革是关键
教师的改变是根本
学生的发展是核心
基于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质量(效率与效果)
教学研究(问题与课题)
专业发展(培训与评价)
职业动力(生命与工作)
基于传统听评课的改革
丧失了专业的品质
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缺少研究的支架
课堂
观察
一、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思考
课程性质
目标/内容/
实施/评价/资源
课堂文化
思考/民主/
创新/关爱/特质
学生学习
准备/倾听/
互动/自主/达成
教师教学
环节/呈示/
对话/指导/机智
观察
程序
观察
框架
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探索
课堂观察框架(部分):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
学习(L)
(1)准备;(2)倾听;(3)互动;(4)自主;(5)达成
如“自主”中的“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教师
教学(I)
(1)环节;(2)呈示;(3)对话;(4)指导;(5)机智
如“环节”中的“这些环节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
课程
性质(C)
(1)目标;(2)内容;(3)实施;(4)评价;(5)资源
如“目标”中的“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课堂
文化(C)
(1)思考;(2)民主;(3)创新;(4)关爱;(5)特质
如“特质”中的“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对话)”
以“学生学习”维度为例
(1)准备
(2)倾听
(3)互动
(4)自主
(5)达成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以“课程性质”维度为例
(1)目标
(2)内容
(3)实施
(4)评价
(5)资源
·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怎样利用?
·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
·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
以“课程性质”维度为例
借鉴量表;从传统的听评课起步,聚焦“教师教学”,观察点之间关联度低,观察易量化的行为,合作度低。
改编、尝试开发量表,;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行为和“课程性质”,合作从课后会议延伸到课前会议。
自主合作开发量表;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文化”;基于合作体
和个人专业发展需求开展主题式观察。
开展课堂观察的学科应用研究,基于教研组和教师的学年发展规划开展常态化研究。
2006/03
2007/06
2008/05
2008/09
二、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路径。(以生物组的探索历程为例)
余杭高级中学生物组成员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出生年月
工作年月
曹晓卫
男
本科
中高
吴江林
男
本科
中高
彭小妹
女
本科
中二
屠飞燕
女
本科
中二
钟慧
女
本科
中二
路雅琴
女
本科
中二
郑超
男
本科
中一
喻融
女
硕士
中二
姜平
女
硕士
中二
三年课堂观察实践成果
提升了校本教研的质量
开展课堂观察60余次,其中,3次区级、2次市级、2次省级、1次全国级课堂观察现场展示活动。
以课堂观察为工具,
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新课程学案,引起了全国生物同行的广泛关注。
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新课程课学案和试卷体系,实现了课后练习的完全校本化。
形成了一套课堂观察的教研课例(案例)
666-课堂观察 与教师专业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