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总结
概论
984年 4月 1日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的文献标准过义是一一"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含有三大要素:记录有知识、依附于一宅的载体、有一宦的记录手段或方式。
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即为中中的部序和类序,是和总序(前言)相对而言的。
官修目录:是由政府组织人员调查国家藏书之后修撰的国家藏书目录。 &官修目录的特点:著录完备,包罗宏富,且多是综合性目录,篇幅较大,收录较全.
史志目录:是指史籍中含有的目录,包括史书目录和方志目录.
史志目录的称谓:“艺文志”、“经籍志”
11 •私家目录:是指个人编撰的私人藏书目录。
中医文献学总结
我国历史上最早编修私人藏书目录的是南朝刘宋时期王俭的《七志》和梁•阮孝绪的《七录》
《医藏书目》由明 尹仲春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科书目。
《中国医籍考》,(日本)丹波元胤编,收辑我国自秦汉至淸道光年间历代医书 2383种.
《宋以前医籍考》,(日本)冈西为人编,该书收集我国宋代以前已佚和现存的医书 1 860种.
《中国医籍通考》,严世芸主编,该书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中医古籍目录,共收书9000 余 种。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薛淸录主编,收录了全国 1 5 0个图书馆馆藏的 1 949年以前出版 的 中医图书 1 3455 种,是迄今为止收录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中医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是由《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旳等人遵照乾隆的旨意,将编纂《四库全 书》 过程中所撰写的采入和未采入的古籍提要汇编而成。全书 200 卷,英中著录收入《四库 全书》 的古籍346 1种,7 93 0 9卷,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书6793种,9 3551卷。本书 卷一百零三至 一百零四子部十三至十四为医家类书目,著录医书97部,1816卷。子部十五为医家类存目,著录 医书 94部 682卷。
第三章中医文献的版本
1 •版本: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版本学:是研究书籍的版本特征和差別,比较英异同,鉴別其真伪优劣,并从中总结工作规律 和方法,指导版本利用的一门科学。
板框:是勾勒刻印文字的外文轮廉线,也就是书版的四周.
栏线:书版四周的界线称为“栏线”。
上栏外称为“天头",下栏外部称“地脚”,在书版板框左右栏外上角有一个小长方格,像耳 朵,称为“书耳”、“耳格”、“耳子”。
界格:书页中行与行之间的界限,亦称“行格"、“界行"。
红色的界格称“朱丝栏”,黑色的界格称"乌丝栏"。
行款:指书页中正文的行数和字数.
版心:一张书页的正中间部分,称为“版心”、“中缝”,也称“书口”、“版口”,正处于 折叠 的部分。
白口黑口:在版心上下两端至边栏,未印有黑线的称“白口”,印有黑线的称"黑口”,黑线 粗 的称“大黑口”、“粗黑口”、“宽黑口”,特别粗阔,形成长黑块,黑牌的,称“阔黑口"。
鱼尾:在版心约1 / 3处的上端或下端,或上下两端,常刻有状似鱼尾形的记号.
象鼻:说法不一
口题:上鱼尾下端的版心,刻有书名、卷数、页数,这类文字称为口题。
框内提行:遇到本期或帝王有关的避讳字或名词时,在框内另起一行,称为"框内提行”。
经过淸理眷抄后的书稿,称为“淸稿”.
中央官刻本:监本、经厂本、殿本、内府本、藩本。
中医文献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