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难在哪儿
■症状:用人单位苛刻
■病因:学校教育错位
■药方: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需求接轨
眼下用人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异常火爆基层干起,或者因为吃不了苦,等不到那一天。”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4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鹿立说,西欧国家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都在35%以上,但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就业难。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录取率达21%,与我相比,大学毕业生数量并不过剩。据他分析,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另一火爆场面——中小学考试仍在升温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仍在年复一年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考题越来越难……“减负”好像成了过时的词。
据调查,今年北京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激烈程度让人咋舌,有的中学要加试“奥数”,还有的要求达到公共英语二级水平。上海有的小学生为增加升中学的择校砝码竟考到了41个证书……然而,学校教育层层选拔出的所谓“精英”,真的是市场所需要的吗?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攀峰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将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艺术审美、劳动技能等项教育内容的明显削弱,不利于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及人格观念。
王攀峰指出,一些学生走向社会后,其人文素养不足就会显现出来。比如,不善与人沟通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公德与公益意识差、缺乏生活理想等,这些问题会成为就业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尖子生”和“好员工”的标准竟然大相径庭。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毕业生小吕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连续多次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然而在求职面试中却屡屡碰壁。
这位尖子生对记者说:“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尖子生,走出校门才突然发现这一切全变了,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
如何理解用人单位的选拔标准?孙一认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学校只教会了学生考试拿高分,但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吃苦耐劳、与人合作。“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所以我们宁愿招一个在街头发过传单、体验过生活艰辛的中等生,也不愿意招一个所谓的名校尖子生。我们录用人员的标准是:第一诚信务实,第二身体健康,最后才是专业技能。”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5
广州越秀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徐先生介绍:“去年招了一部分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到企业的第一项任务是写一篇关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在哪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