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药物性肝损害机制诊断和防治及百赛诺对药肝损害的防治作用.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研究
江西省中医院
高生主任中医师
定义:
药物性肝病损害(drug inuced liver injury, DILI),或称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
目前引起损的药物余千种,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
内容
一、药物性肝损害的流行病学
二、肝脏如何处理化学物质
三、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机制
四、药物性肝炎的诊断
五、药物性肝炎的预防
六、药物性肝炎的处理
七、双环醇片的护肝机制及临床研究
一、药物性肝损害的流行病学
据报道900多种药物和化学毒素以及越来越
多的中草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
药物和毒素所致的暴发性肝衰竭占20-40%
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病的总发生率达到3-9%
Lewis JH.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Best Practice of Medicine. January 2000.
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
每年14 /100,000位居民发生DILI
其中12% 需要住院,6 %死亡
发病率是每年上报DILI的16倍
但仍然可能低于实际数量
Hepatology 2002;36:451-455.
法国Sgro等19972000调查81301例居民
几种药物引起肝病的发生率
发生率(1/100,000例病人)
异烟肼、氯丙嗪、丹曲林
200-2000
雌激素
10-25
酮康唑
5-50
双氯芬酸、舒林酸、苯妥英钠、氯氟西林
1-10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特比萘酚、双氯西林
-3
米诺环素
-1
姚光弼, 主编. 临床肝脏病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P514
药物
药源性肝损
国外报导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
其它肝炎90%
其它肝炎60%
一般人群中1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老年人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50% 死亡
药物性25%
美国15-25%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由药物不
良反应引起,病死率高达50%

药物性肝损害机制诊断和防治及百赛诺对药肝损害的防治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