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镇中心初中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陈宏斌
学科
语文
备课
时间
2014 11 28
课时
安排
2
课题
《香菱学诗》(1)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基础字词。
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阅读及写作的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赏析香菱前后所作的三首诗。
2、重点赏析第三首诗作,探究香菱学诗有成的原因。
3、感受本文中香菱、黛玉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不仅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过三首诗的比较赏析,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1、自读法
自主学习与点拨探究相结合法
3、对话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
大观园中香菱向黛玉苦学作诗,精血诚聚成佳作。
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
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宝、探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
3、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最好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我们且把文中宝钗对香菱的评价连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
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个人定要疯了,直闹到五更天
可真是诗魔了
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
许镇中心初中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