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14
附件1
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编制大纲
1
前言
阐述项目来源、项目背景、规划编制目的及城市生态系统认知等。
城市生增加。这就要求城市生态系统合理布局,优化空间结构,控制预留城市内外各类绿色生态空间,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多重功能。
人民群众企盼城市生态系统提供更加多元、更具效果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治理水污染,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等手段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实现改善环境、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的综合目标,保障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4
(3)……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新期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兼顾生态、生产和生活;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着力于建立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指标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着力于引导全国城市构建生态稳定、功能多元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网络和生态基础设施;着力于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保障机制,巩固和发展生态和绿化成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1)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
以《全国生态规划》为上位规划,并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各项专业规划相协调,根据城市规模、所处气候区位和生态特征科学分区分类,科学系统的制定指标体系,系统指导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2)坚持保护优先、建控结合
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尽可能减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增长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加强城市集中建设区域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域的城市建设行为。
6
(3)坚持系统前瞻、突出重点
按照《全国生态规划》对于 “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将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作为本规划的主干内容,兼顾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诸多方面,前瞻性的引入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措施和指标。
(4)坚持综合协调,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与风貌塑造等相结合,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5)坚持分区施策,突出重点
根据《全国生态规划》的总体布局要求,以及我国城市分布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分区,有针对性地采取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措施。以山水城市、旅游城市、滨海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典型代表城市(群)为重点,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城市。
(6)坚持完善机制、利于实施
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本规划将研究差异性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本规划将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理念进一步纳入城乡规划体系,融入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管的各个阶段;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等
6
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管中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在各级政府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丰富和推广“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评定标准。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国城市的生态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日趋稳定完善,城市结构性绿色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城市空间拓展与绿化建设协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元健康,城市绿地在提供生物栖息地、降低热岛、防灾减灾、吸霾降尘、蓄滞雨洪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2)具体目标
到2020年,城市绿地系统完善,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布局趋向合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城市水系统健康持续,初步遏制城市湿地萎缩和水生态功能下降趋势,恢复城市水循环与水健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普遍得到改善;城市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城市资源能源保护力度显著增强,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分片区分类型落实《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以下两个指标: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7
全国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适用于各城市的具体指标,将在本规划指标体系研究部分进一步确定。《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由城建部门负责的两项指标指的是全,具体落实到各个城市时,应按
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