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内容背景及线索
爱国主义的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做忠诚的爱国者
关于国家的三种传并行,
传播西方消费观、生活观、价值取向。
对外开放带来的是影响
冲击爱国主义的主要思潮是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就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挑战和压力之下, 一种否定中华民族历史、否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发展前途的思潮。
一般来说, 民族虚无主义在思想上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俘虏。是没有民族骨气、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实质上,民族虚无主义是残留的殖民地意识的反应。
它的逻辑是:中国什么都不行,从来就不行;美国什么都行,从来就行。
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批判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分析各种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新时期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
1988年转眼电视台在当时党内领导人赵紫阳指示下播放的电视专题片《河殇》。《河殇》掀起了一股否定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的思潮,借以提出一切照搬西方的新的“全盘西化”。
1993年,贾平凹发表“一切都废”的小说《废都》。
2019年,一位叫做李慎之的人提出:中国近百年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缺少给外国人当孙子的一种“战略”。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倒退回殖民地时期,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实行现代化的方案。
新时期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
2019年中央电视台某频道播放《大国的崛起》。身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总编导任学安声称:我就是要以一种非主流的眼光看待世界,以便得出新的结论,用以指导我们的思维。
《大国的崛起》继续祭起《河殇》的残余班底。
打起了西方列强是靠科学和劳动致富的旗号,掩盖西方列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他们的企图就是以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霸权的空洞叫喊,为美国霸权主义遏制中国制造口实。
敌对思潮总是与民族虚无主义并行
在90年代末,还有一个被台湾报刊称为所谓“中共青壮派”的人物,在台湾的《联合报》上发表政治纲领式的文件《中国需要新的改变》。
文章公开提出:放弃对西藏和台湾的主权;在外交上要搞“中美合作”,“支持日本”,“抑制朝鲜”;要共产党组织从军队、高校、政府机关撤除。( 台湾《联合报》2019年3月10日)
坚持爱国主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
中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
1989年《河殇》受到应有的批评。
2019年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19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019年《大国的崛起 》在理论界的反对下停播。
越是接近全球化,越是需要坚持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越是捍卫民族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的依据: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国家团结奋斗、求生存发展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巴西、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玻璃维亚等拉美五国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忽视国家作用,因而招致重大损央的典型案例:
拉美国家独立后,为了发展经济,经不住《华盛顿共识》的诱惑,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接受《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放弃经济独立性,实行经济一体化,走依懒美国等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华盛顿共识》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主要内容:
1、全面实行经济私有化;2、实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3、政府退出市场,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决定本国经济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
《华盛顿共识》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对后发现代化国家危害:
1、经济发展缓慢,问题丛生; 2、外债负担严重; 3、两极分化严重; 4、社会混乱; 5、政府对经济控制能力下降,甚至失控。
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 不等于民族国家利益一体化,更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时代是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身的主体利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博弈,才能掌握民族国家的“命运之环”,创造美好的前途。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1)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充分利用各项有利条件和机会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充分做好各项准备,积极应对可能的风险
(3)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