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蔡惠明
一、马祖的生平事迹
中国禅宗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根源为宗旨,所以又称佛心宗。佛教传入我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代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日:“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日:“磨作甚么?〞师曰:“磨作镜。〞一日:“磨砖岂得戍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一日:“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假设不行,打车即是,打牛郎是?〞一无对。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假设学坐禅,禅非坐卧。假设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假设坐佛,即是杀佛,假设执坐相,井达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
“如何用心,即合无柑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其见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日:“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一日:“有成坏否?〞师曰:“假设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戍?’一蒙开悟,心意超然。侍奉十秋,日益玄奥。〞从以上的记述中,可见马祖禅学思想的渊源所在。
关于马祖道一的生平事迹,根据‘景德传灯录’、‘宋高佾传’等资料,依他活动的地区和思想开展的线索,大致可分三个时间阐述:
’剑南时期(七O九—七三三)。中唐时,剑南设节度使,下辖益、彭、蜀、汉、资、沦等州,相当于今四川省中部地区。道一幼年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新罗僧无相入蜀谒处寂,他曾师从无相,并广为游学。剑南地区的禅学发源于丘祖弘忍弟子智傀——处寂——无相这一系为根底的。
l衡岳时期(七三三—七四二)。慧能弟子怀让,幽居于南岳衡山,“本不开法,但居山修道〞。由于来了一个“剑南沙门道一〞,便发出“磨砖岂能戍镜,坐禅焉得戍佛’的名训。据记载,青年道一初到衡山时,“性情孤傲,不理旁人,结茅安居,终日坐禅。〞怀让见他是可造之材,就加以引导启发。从此不离左右,“同参六人,唯师密受心印,〞前后共达九年。三十三岁时前往福建和江西,开始了他后半生开堂说法的经历。
——:江西时期(七四二—七八八)。道一先在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的佛迹岭收志贤、慧海为徒,开堂说法三一年后迁往抚州西里山(今江西临川县),他还曾在宜黄石?结茅,遗迹得到明代诗人题啄思念。此后他在南康(今江西南康县)龚公山驻锡约二十余年。‘明嘉靖地方志’记载南康有“马祖石〞等胜迹。说明抚州与南康是他活动的重点,前后共住三十多年。他开创禅林,聚众说法,广结善缘,影响广泛。
代宗大历八年(七三三),道一移居钟陵(属洪州,今江西进贤县)开元寺。这里邻近江西中心城市洪州(今南昌)。此后他就以洪州为中心开展弘禅活动,直至圆寂。“洪州宗〞就是成立于这一时期。德宗贞元四年正月,他已耄耋高龄,行将入寂。弟子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他答道:“日面佛,月面佛。〞预示化缘将尽,不久郎终于开元寺。荼昆后建舍利石塔于建昌石门山(今江西靖安县)。该山由是禅院、梵宫鳞次栉比,盛极一时。唐宪宗元籼中,敕溢“大寂禅师〞。‘景德传灯录’载称:“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但‘祖堂集’说:“大师下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出现于世及隐遁者,莫知其数。 〞着有‘马祖道一禅师语录’、‘广录’各一卷,分别收入‘古尊宿语录’和‘四家语录’中。
二、马祖的禅学思想
马祖道一上承六砠革新的成果,下启后期禅宗临济、沩诸仰派的先河,是中期禅宗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他的禅家思想形成独立的体系,尤其是实践个性鲜明而内涵深长。他的佛性思想体系是:“郎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他主张“道不用修〞,或谓“任心为修〞,以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随时随地的接机取代看经坐禅的传统,引导了以后禅宗的转变。我们试从佛性论、修行论、接机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l、道一的佛性论。从思想渊源看,他是南岳怀让的直传弟子,佛性论思想与六祖是一脉相承的。‘坛经〞记载,慧能由岭南到黄梅,初见弘忍时,两人之间有这样一段的对话:“弘忍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但求作佛。’和尚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媳獠,假设为堪作物?’慧能答曰:‘人郎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异?〞〞由此可知,慧能早就了悟佛性学说,认为人人皆有佛陆,人人皆可作佛,人可分南北,而佛性无南北之分。人可捣撩(当时对携犬行猎为生的少数民族的眨称)与和尚的不同,而佛性那么无差异。六砠在得法偈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揭示菩提树,明镜台都是空的。正如
‘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昔是虚妄。

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