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内容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一)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1、什么叫做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自然资源。如太阳辐射、大气、水、生物、土地、各种矿物和能源等。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一)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2、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
然
资
源
原生性自然资源(非枯竭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空气、风力等。
次生性自然资源(可枯竭的自然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源)
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铁铜等金属物,石棉云母等非金属物。
不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区性水资源等。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一)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3、自然资源特点:
(1)可用性
(2)整体性(系统性)
(3)有限性
(4)变动性
(5)区域性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一)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4、我国自然资源特点:
(1)我国是资源大国
(2)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紧张
(3)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分布不平衡
(4)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5)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二)环境的概念及特征
1、 “环境”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二)环境的概念及特征
2、环境要素(环境基质)主要特点:
①最小限制律:环境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那个要素。
②等值律:各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
③集体效应律: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和。
④相关律:环境诸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主要通过“演化”、“能量流”、“物质流”三个途径来实现的。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三)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1、“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三)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2、生态文明的特征
1)在价值观念上,生态文明强调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人文关怀。
2)在实践途径上,生态文明体现为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
3)在社会关系上,生态文明推动社会走向和谐。
4)在时间跨度上,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
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1、原始文明——原始“绿色文明”初始而脆弱,人类还不能征服自然,但征服自然的愿望却很强烈。
2、农耕文明——人类改造自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许多绚丽多姿的古代农业文明之花相继枯萎和凋谢都说明了“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的定律。
3、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的消耗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的和谐面临着严峻挑战。 环境 “公害事件”层出不穷, 人类开始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反思和艰难探索,生态文明顺势而生。
4、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和进步注定了生态文明的产生。
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在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
2、建设生态文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