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腹外疝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
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
股疝次之.
常见腹外疝
(二)病因
腹壁强度减弱
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白线缺损等
后天性:肌肉萎缩、手术、外伤、感染
腹内压增加
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妊娠,腹水,举重等
(三)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组成。
1、疝环:腹壁薄弱或缺损处。为疝起名的依据。如股疝,脐疝等。
2、疝囊: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袋包括颈、体、底
3、疝内容物:小肠,网膜,盲肠等
4、疝外被盖:腹壁各层组织
疝内容物
疝环
疝囊
颈
底
疝被盖
体
壁层腹膜
肠管
(四)临床类型及表现
1. 易复性疝:
疝内容物很容易还纳入腹腔。
轻微胀痛,坠胀感
站立或行走时,出现梨形柔软包块,平卧休息时自行消退
用手可将肿块回纳
有咳嗽冲击感
2. 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难于完全回纳。
包块不能完全消失、有咳嗽冲击感,但不能扪及疝环。
腹腔后位的脏器,在疝的形成过程中,可随后腹膜壁层而被下牵,也滑经疝门,遂构成疝囊的一部分,称为滑动性疝。
第二十八章腹外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