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标准管理
〔〕
修订历史记录
日期
版本
作者
审核者
说明
20123-3-6
**
初稿
页 共 11 页
研发人员提交送测表
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表以及关键用例进行冒烟测试
返回开发进行修改
冒烟测试是否通过
否
正式进入测试,执行测试用例,编写测试报告,提交bug至缺陷库
测试完毕提交报告给开发
开发人员修改bug,更新缺陷库,重新送测
测试回归问题单
迭代功能测试流程图
测试准备
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均应参加需求评审、设计评审。对?需求说明书?、?系统界面原型?和?软件设计说明书?等进行阅读和审查,与产品经理、工程经理沟通,根据系统功能复杂度,系统业务复杂度估算开发时间和有效测试执行时间,为工程总方案和测试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对文档分析,分解各功能模块,各功能点,为测试用例设计提供数据依据。
根据需求文档和工程方案制定测试方案。测试方案旨在说明各测试阶段任务、人员分配、时间安排、测试要点、工作标准等。测试方案在策略和方法方面说明如何方案、组织和管理测试工程。测试方案完成后应该在工程组内进行评审。
测试用例是为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系统提供的输入数据、操作或各种环境设置以及期望结果的一个特定的集合。解决要测什么、怎么测和如何衡量的问题。
依据用户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文档和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来设计测试用例,发现需求与设计中的问题后,与需求作者及时沟通确认。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等价类测试、边界值分析、基于判定表的测试、基于因果图的测试、基于状态图的测试、基于场景的测试。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等价类测试、边界值分析两种方法。
测试用例操作步骤
在设计编写测试用例时,首先要从测试用例库中选择相应功能的测试用例,在原有测试用例的根底上依据系统需求文档对测试用例的进行修改、更新,评审通过后将使用该测试用例测试被测系统。
在测试的执行过程中和进行回归测试后,对已设计的测试用例进行维护更新。
测试用例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各种合理和不合理的、合法的和非法的、边界和越界的,以及极限的输入数据、操作和环境设置等;
测试结果的可判定性:即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或可评估的;
测试结果的可再现性:即对同样的测试用例,系统的执行结果应当是相同的。
根据需求文档提供的内容,和开发部沟通确定测试工程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完成对测试工程所需软硬件资源的准备工作,使软硬件资源得到满足。
完成对测试工程根本数据的准备操作,包括数据库连接、用户信息、用户角色权限、单位组织等信息和测试相关的测试数据。
测试执行
不接受无详细需求文档和开发说明的工程
需要测试的工程至少提前2个工作日提交测试进行需求分析
开发人员经过自测通过,至少保证程序可以正常运行;对应的功能在正常流程下是可以正常使用
工程测试阶段
测试人员依据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活动。
测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1、测试执行阶段:该阶段测试人员测试出bug后将缺陷提交至缺陷管理库。
2、回归问题单:开发修改完bug之后,测试进行验证回归。
测试退出标准
测试对可回归缺陷的回归率到达100%。
全部的测试用例集执行完毕。
缺陷处理到达100%。
当需求变更,功能变化,测试人员根据变更情况,评估测试变更所需时间,提出变更风险。如变更情况被工程组通过,测试人员将按上述流程进行变更测试。
缺陷管理
测试人员将缺陷填写到缺陷管理库中,将缺陷分配给为开发组长或相应的开发人员。
7
软件测试规范管理V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