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中结构装饰
序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每个时期都都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呈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即有明代时期造型的简约空灵、方正素雅,又有清式家具的繁缛华丽、庄重肃穆。不管在任何时期家具的装饰是家具造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
古典家具中结构装饰
序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每个时期都都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呈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即有明代时期造型的简约空灵、方正素雅,又有清式家具的繁缛华丽、庄重肃穆。不管在任何时期家具的装饰是家具造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典家具中装饰在整个家具造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值得我们去考究。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其装饰在造型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装饰在古典家具造型上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使其更加的完美和精致,而另一种不但是给与表面视觉的效果的精美,更是在家具结构上具有使用功能。
结构性装饰
第一类是与结构紧密相连的装饰,如牙子(牙条与牙头)、券口、圈口、挡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托泥等,虽然名为枨子,是地道的结构部件。但是,由于匠师的巧妙处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牙子
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予以装饰。如椅子后腿与搭脑的交角处,圈椅的扶手与后腿,扶手与前腿的交角处,桌案的台面与四腿的交角处,衣架两立柱与搭脑的交角处,以及镜架、屏风、机凳、床榻、……横木与立木的支架交角处,都施以各种纹样的牙子(包括牙条与牙头)。这种牙子,横向较长的叫牙条,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牙头。除此而外,还有用在衣架、镜架上部搭脑的两侧,名叫挂牙。而施在屏风、衣架等底座两边的牙子叫站牙,也叫坐角牙子。明代家具的牙子形式,丰富繁多,常见的有云纹牙子、棂格牙子、凤纹牙子、卷云牙子、弓背牙子、替木牙子等。这些牙子,既是家具的极好装饰,又是家具坚固耐久的结构部件。
图1-图8,是常见的各种牙子形象。
券口与圈口
圈口、壶门券口有很强的装饰作用,也有很强的加固作用。因为家具多用方框形结构。这种结构在受力时易产生变形,加上圈口或壶门券口之后,使框形结构得到加固,使家具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变形
券口就是镶在家具的四条立柱之间的镶板。如坐椅的腿子之间,桌案两侧的前后腿之间,镶以形式多样的镂空牙板。这种镶板,四周有框,中间镂出空洞。
在上、左、右三面镶板的叫券口。在上、下、左、右四边镶板的叫圈口。这些券口或圈口的名称,都以中间的空洞纹样命名。如空洞是壸门形,则叫壸门券口。这种券口和圈口,既是一种美化装饰,同时,又起着支撑重量,加强牢固的作用。常见的有:椭圆圈口、海棠券口、长方券口,鱼肚圈口、壸门券口或圈口等等。
图1-图4,都是常见的券口或圈口。
图4-图5是托泥
矮老
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矮老多与罗锅枨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撑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图1-图2是罗锅枨单矮老,和罗锅枨双矮。
枨子
枨子是家具造型的一部分。明代家具的枨子式样很多。有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花枨等。枨子,虽然是以结构的形式而存在,但是至明代已经摆脱了直枨的基本形式,着意于装饰作用,使其结构功能和装饰美化兼顾。这些加工、美化了的枨子,也是值得一提的,它们也是明代家具风格的一部分。
图3-图6是明代家具常用的枨子。
罗锅枨
也叫桥梁枨。一般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因为中间高拱,两头低,形似罗锅而命名
罗锅枨
霸王枨
明清家具部件名称。“霸王”是形容这种枨坚实有力,既能承重又能加强形体的牢固。霸王枨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并用梢钉固定,其下端则与足腿靠上的部分
结合在一起。做法是将它安在腿足的内侧,另端与家具面子底部连接,象一臂擎物似的可把桌面承受的重量产生分力,更均衡地传递到腿足上来。
霸王枨
十字枨
明清家具部件名称。方杌、方凳四腿对角设横枨,十字形交叉,俗称“十字枨”。
十字枨
十字枨
托泥
明清家具部件名称。传统家具上承接腿足的部件。明清家具中有的腿足不直接着地,另有横木或木框在下承托,此木框即称为“托泥”。有的托泥之下还有小足,真正着地的是小足而不一定是木框。此部件多见于条案、几类等传统家具,以增稳重之感。供桌和半月桌一般会有托泥
托泥
谢谢观看
谢谢
古典家具中结构装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