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礼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礼文化
篇一: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认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认识
B14130812严倩倩
华夏文明的标志中国是之邦,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从周代开场,
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先秦典籍《左传中国礼文化
篇一: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认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认识
B14130812严倩倩
华夏文明的标志中国是之邦,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从周代开场,
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先秦典籍《左传》曾屡次提到,华夏民族
与其他族类的重要区别是拥有“礼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礼
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确实是
“礼”。“礼”是指社会人生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行为标准以及与之相习惯的思想观念。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另一个经常与“礼”相提并论的范畴那么是“乐”。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礼乐文化”。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质。“礼”本是指尊祖、祭祖与祭祀天神地祗活动中的一些仪节标准;而“乐”那么是与这些礼仪活动相配合的乐舞。后来“礼”、“乐”的所指逐步扩大化、系
统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活动以及与其相配合的乐舞都被泛称为“礼”“乐”。通过夏、商、周三代的演化,就有了所谓的“夏礼”、“殷礼”和“周礼”,聚拢成为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式,乃至于包括关于礼治的政治思想、伦理
思想。
礼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制造性的借鉴和转换,完全能够成为我国现
代精神文明建立和制度建立的思想资源。因而,我们对儒家礼乐文化的借鉴并非
简单的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和超越。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中原有的作为政治
认识形态的一些过时的、落后的内容必须坚决摒弃,其过分节制人的情欲的一面
也应该予以消除或调整,这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吸收儒家传统礼乐文化中的积极要素,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从而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化的新型社会,这确实是当今我们讨论传统文化中“礼”
的意义所在。
篇二:中国历史文化礼仪
中国历史文化礼仪
西夏建国前后,宋朝正在大力倡导因循保守的孔孟懦学。它不能不在党项贵族中产生某些阻碍,阻碍着党项的前进。野利仁荣早就对元吴提出,“斤斤言礼言义”,决没有好处。元昊长子宁明喜学懦、道,元吴对他特别是厌恶。一天,元昊征询宁明,什么是“养生之道”。宁明答:“不嗜杀人”。又征询什么是“冶国之术”。宁明答“莫擅长寡欲”。元昊大怒,说“这小子说话不管不类,不是成霸业的材料”。西夏建国,正需要稳定和开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镇压,保守的儒学因而完全不适宜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吴和野利仁荣尽力消除儒学的阻碍,顺应本民族的开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纳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ú),穿靴执饬,穿紫衣、绯衣,根本仍然宋朝的款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制礼乐——

中国礼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