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台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嬗变成“森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台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嬗变成“森林”
郑荐平王若嘉一、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台州位于浙江中部沿海,与温州市毗邻,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交通闭塞,资源贫乏,因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属于传统的农业区,群众生活贫困。改台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嬗变成“森林”
郑荐平王若嘉一、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台州位于浙江中部沿海,与温州市毗邻,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交通闭塞,资源贫乏,因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属于传统的农业区,群众生活贫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州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即1982年,全国第一家经工商局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在台州诞生;1986年,全国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府文件在台州下发。在发展民营经济中,台州市抓住了三次机遇,承接了九大产业梯度推移,上了三个台阶,形成了以量大面广的个体私营经济为基础、以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中坚、以规范的股份制经济为龙头的民营经济新格局。
经过25年的发展,台州民营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2003年全市实现GDP992亿元,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5%以上,财政总收入108亿元,民营经济占2/3以上。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安排社会劳动就业人员120多万;成为国有、集体改制的主要参与者,全市95%左右国有、集体改制是民营经济参与完成的。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使曾被人不屑一顾的“草根经济”嬗变成“大森林”,一些经济学家将台州的经济模式与温州的经济模式合称为“温台模式”。
二、台州民营经济的四大特点
(一)产权人格化。台州市的经济成份以民间私有产权为主体,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较彻底,企业的产权人格化地位完全确立。由于这项工作抓的主动,台州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包袱相对较轻,相反,由于引入民营机制,海正、钱江摩托、三门变压器、仙居制药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得到了很好发展。1993年采取“八法式”改制,至1995年底,80%以上的企业完成改制和“摘帽”,明晰了产权,企业增添生机与活力。尔后,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鼓励乡镇、集体企业积极参与购买和兼并国有企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民营企业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兼并了浙江第一工业缝纫机厂。到“九五”末,全市8万多家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5%以上,产值、销售、出口等各占全市的9/10,税收占2/3,成为台州经济的主体。同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经验积累,造就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具有战略家眼光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市场洞察力和驾驭能力,善于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找准切入点,寻找发展空间。他们是台州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二)产业制造化。制造业是台州市民营经济的主体,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形成配套协作的制造业产业链优势是台州经济的特色,支撑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市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家用电器、服装机械、阀门泵类、工艺品家具、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九大支柱行业,九个地区获得了国家级制造之都(乡、城、基地)等称号。2003年,全市8万多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4亿元,增加值521亿元,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155

台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嬗变成“森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湘云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