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失犯罪心理和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过失犯罪心理和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犯罪构成四要件中的主观方面有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对应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也有两种:过失犯罪心理和故意犯罪心理,不同的犯罪心理就会有截然不同罪行结果,例如渎职罪中的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分别就是过失心理和故意过失犯罪心理和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犯罪构成四要件中的主观方面有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对应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也有两种:过失犯罪心理和故意犯罪心理,不同的犯罪心理就会有截然不同罪行结果,例如渎职罪中的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分别就是过失心理和故意心理造成的。在案件查办中,为了更好的甄别二者的异同,这就要求办案人员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下面就两者的异同谈谈自己认识:
一、 过失犯罪心理和故意犯罪心理的相同点
从实际发生的犯罪案件看,故意犯罪总是占绝大多数,过失犯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因此,过失犯罪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有的学者认为,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是犯罪的两大基本类型之一,它与故意犯罪也会有某些共同点,主要是:
(一) 具有社会危害性。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同属犯罪行为,其行为的后果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尤其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任何人在一些关键性的行动中不注意、不谨慎、不负责任,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如重大交通事故,重大安全事故都将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 受行为人的心理、意识支配。根据心理、意识决定行为的原理,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都是在行为人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不过,故意犯罪是在故意犯罪心理支配下,过失犯罪是在过失犯罪心理支配下发生的。尽管过失犯罪人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出现,但过失犯罪行为并非纯属偶然,与行为人的个性心理缺陷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有着必然性的联系。
(三) 具有罪过。过失犯罪人与故意犯罪人都具有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一罪过。所谓罪过,就是犯罪主体在对待自己的犯罪行为及其后果上所持有的故意和过失的心理态度。如果只有社会危害行为而缺乏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那便是意外事件,行为人便没有罪过,不构成犯罪。
二、 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不同
(一)从法学角度来看,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六点:
1、社会危害性的比较
如果仅从客观后果加以比较,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些过失犯罪案件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超过了某些故意犯罪犯罪案件,但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
性上比较,仍以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大。如果把犯罪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结合起来,在更大的范围内比较,还是故意犯罪的危害性大。
2、 主体方面的比较
在主体方面,法律对两者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不完全一致。按照我国刑法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少数严重的故意犯罪(八大罪),行为人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行为人不满16周岁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3、 主观方面的比较
在主观方面,两者在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志因素上也有所区别。
(1) 意识在这里是指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危害结果在发生之前的认识程度。过失犯罪人的意识表现是“预见”(疏忽大意过失的关键是确定应当预见的前提与应当预见的内容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过失是已经预见);故意犯罪人的意识表现形式是“明知”,即“明知故犯”,两者在认识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故意犯罪的认识是清晰、明确、充分、肯定的;过失犯罪的认识

过失犯罪心理和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ijiazhuang1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