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企重划“成分”的吊诡.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企重划“成分”的吊诡
齐岳峰面对公众对国企垄断行为的质疑与指责,中国掴关部门指出,有意将国企划分为公益型国企与竞争型国企,并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与职责。
如果将国企分为竞争型与垄断性两类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分担一下当前国企备受指责国企重划“成分”的吊诡
齐岳峰面对公众对国企垄断行为的质疑与指责,中国掴关部门指出,有意将国企划分为公益型国企与竞争型国企,并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与职责。
如果将国企分为竞争型与垄断性两类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分担一下当前国企备受指责的境况,从经营业绩及相关指标上或许也能取得一定成效。
不过此举对于解决相关行业垄断问题并无益处,缘于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国企的态度。换句话说,为国企重新划分成分,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罢了。
敏感的划分时机
2011年12月10日,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北京举行的“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未来会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类型国企: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他表示,一方面,要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另一方面,国企将承担破产退出的风险。
根据邵宁当时的阐述,公益型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而由于该类国企在经营上普遍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未来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透明度,建立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机制,以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公众的利益。
相对于上述被定型为垄断型的国企,竞争型国企的政企分开更为彻底,“在机制上更加市场化,要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面对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乃至破产退出的风险,”也就是说,政府既不应该干预企业的决策和内部事务,对此类企业也并无扶持帮助的义务,如宝钢、中粮等企业。
听起来很美。
回顾当初情境,可以看出,国资委此次表态要加强监管,防止国企垄断地位侵害公众利益,正值发改委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展开反垄断调查之际。
业内咸称,这个时机令人琢磨不已。
国企改革广受诟病
根据相关意见,对于竞争型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方式是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国资委近几年一直在推动国企整体上市工作。竞争型国有大企业最终的体制模式很可能是一个规范的公众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则运作。
这样的思路,将为中国国企改革开出一剂良方么?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二十余年,从“国营”到“国有”,再到现在的“国资”,先后经历了“让利放权”、“利改税”、承包制直至今天的产权改革。纵观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在分配关系上,始终包含着企业收入目标与政府收入目标之间的矛盾、企业经营者收入目标与企业收入目标之间的矛盾。一系列进程中,国企的尴尬地位变得无以复加:如果亏损就被认为是效率低下,浪费国家资源;赚钱则又被认为是与民争利。
喧嚣背后,最为核心的体制性问题,始终没有被大胆触碰。
想要循序渐进地改革,除了认清国企所处的“双轨制”环境以外,还要进一步理顺国资委的权责关系。现阶段的国资委职能定位、权利边界不甚明晰。事实上,国资委在行使职能时

国企重划“成分”的吊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周太监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9-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