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小康社会.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党的文献 2004 年第 5 期
LITERATURE OF MUNIST PARTY No. 5 , 2004
[文章编号] 1005 - 1597 (2004) 05 - 0072 - 08
邓小平与小康社会
刘华清
[摘要]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发端于他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现实思考, 脱胎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说法”, 根源于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他科学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 正确指明了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并且不断为实现小康目标鼓劲
加油, 排忧解难, 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
[关键词] 邓小平; 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 科学规划; 实践进程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邓小平与小康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但是, 现代化是个国际化概念, 应有国际
仅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科学设计了小性的标准, 而不能随意自立标准。也就是说,
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而且不遗余力地推进小康现代化要以工业化为最低标准, 只有实现了工
社会的实践进程, 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作出业化的发达国家才称得上现代化国家。那么,
了历史性的贡献。探讨邓小平与小康社会的关现代发达国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在东西方对
系,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我国社峙、长期受资本主义世界封锁而关起门来的中
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共中央领导人并不十分知情, 邓小平也不例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外。因此, 他在第三次复出后仍然坚持“在本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提法。
一、审时度势, 准确定位, 实事
直到 1979 年 3 月, 他才改变提法, 使用
求是地提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了“新说法”, 即“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年 3 月 21 日, 他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
一概念发端于他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代表团时说: “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
化”的现实思考, 脱胎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 我姑
化”的“新说法”, 根源于底蕴深厚的中国传且用个新说法, 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统文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五十年代的水
适时地提出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可以起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七十年代的水
到振奋精神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根据中华民族平, 那就很了不起。就是达到这个水平, 也还
百余年来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和志士仁人强国要做许多努力。”①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
富民的现代化梦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含义, 他后来解释说: “我们开了大口, 本世
中央领导集体在上世纪 60 年代即确立了在 20 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 叫中国式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现代化, 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
一度成为激励和鼓舞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①《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 —1997) 》, 中央文献
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111 页。
72
邓小平与小康社会
生产总值, 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①到还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④
促使邓

邓小平与小康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483 KB
  • 时间2017-08-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