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联拾趣.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联拾趣
第一篇:对联拾趣
对联拾趣
▲东晋书圣王羲之以书法著名遐迩。一年除夕,他在大门口写了副春联,没想到几乎浆糊未干便被人揭走,再写一副,依旧无存。于是,他心生一计,写了第三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对联太不吉利,也就无人
对联拾趣
第一篇:对联拾趣
对联拾趣
▲东晋书圣王羲之以书法著名遐迩。一年除夕,他在大门口写了副春联,没想到几乎浆糊未干便被人揭走,再写一副,依旧无存。于是,他心生一计,写了第三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对联太不吉利,也就无人来揭了。其次天凌晨,全家起来拜年,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使对联变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拜年的人见到这副对联无不称好。
▲宋朝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欣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事过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之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立刻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熟悉;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他惭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地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明末大臣洪成畴,素以忠节自诩,故在厅堂的正中心亲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一战中败于清军,自己被俘后投降了清朝。这时,有人看他变节如此突然,便在这副对联的联尾各添一字,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矣”“乎”二字的增加,产生了妙不行言的挖苦效果。
▲清朝有个李知县,常依官仗势,欺压百姓,原来贪心很重却硬充清廉,某年春节,他在正房门贴出一副春联标榜自己,联曰:“爱民若子;执法如山。”这春联一贴出,即遭到众人的非议和指责。有人暗为这副春联加了个长尾巴,变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1941年旧历除夕夜,在南京颐和路公馆大门上汪精卫贴出自书的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其次天早晨,他发觉春联已被人偷改为:“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公之大业。”从今之后,汪精卫再也没有写春联的雅兴了。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巡游,在梵音洞口,拾得一个笔记本。翻开一看,扉页上写了一副特别伤感的对联:年年绝望年年望到处难寻到处寻还有个横披:“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是写于当天的绝命诗。郭老看后,心急火燎,立刻让秘书去查找笔记本的主
人,从字迹上看,可能是个少女。
秘书和随行的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这个少女。她叫李真真,高考落榜,爱情受挫,于是,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只见郭老取出钢笔,在笔记本上改道:年年绝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披也改为“春在心中”。
姑娘知道为自己改对联的,就是中外闻名的郭老,非常感动,把绝命书撕个粉碎,对郭老说:“感谢您!我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英勇地走下去。”(20)巧联妙藏六典故
闲读杂书,见一副赞美教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奇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当了解、把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其联为: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教师教书育人有方,得意门生普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特别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珍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奇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下面分别述之:西席:即“教师”。古人除了尊称教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常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教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非常敬重。他经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教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对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教师的敬重。由于皇帝安排教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全部教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行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文言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失势的时候,曾培育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单独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子简的人,就大发牢骚,埋怨那些受自己培育、保举的人不愿为他出力。子简听后笑着说

对联拾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老狐狸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9-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