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系统理论
二、需要理论
三、小组动力学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五、镜中自我理论
六、交流分析理论
一、系统理论(一)
帕森斯:小组的四个主要功能性任务
1、整合:确保组员互相之间和谐相处;
2、适应:保证小组保持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3、模式维持:确保小组保持明确的目标以及对目标的认同和工作程序;
4、目标实现:保证小组能够追求和完成自己的任务。
一、系统理论(二)
贝尔斯:互动过程分析(IPA)系统
小组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工具性问题/社会情绪性问题
IPA系统:
正面的社会情绪:团结/消除紧张/赞同
负面的社会情绪:对立/紧张/反对
中性的任务工作:提出问题(询问方向、寻求意见和建议等)/提供答案(提供建议/意见和方向等)
一、系统理论(三)
霍曼斯:小组的互动系统存在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
外在系统代表了小组处理适应性问题的方式,这些适应性问题产生于小组与自己所出的社会地理环境的关系之中。
内在系统是小组的活动模式、互动和小组内部的规范等。
小组就是不断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保持运作的。
小组行为的三要素:活动/情感/互动
一、系统理论(四)
小组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源于小组中的组员间的互动。
小组力量会对小组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遇到冲突时,小组会努力争取维持自己的整体性。
小组即要与外部环境建立关系,又要关注内部的功能性。
为了达成平衡,维持生存,小组不断处在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之中。
小组具有一个发展性的生命周期。
二、需要理论(一)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二、需要理论(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需要理论(三)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与连续性;
3、人有六种基本人际取向;(主动/被动包容型、主动/被动支配型、主动/被动感情型)
4、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三种人际相容(互换/发动/交互的相容)
5、小组的形成、发展要经历沟通、控制与爱三个阶段。
二、需要理论(四)
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2、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3、帮助小组工作预案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小组工作第二版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