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木心读文学” —与木心见面
黑白子
《文学回忆录》的源起
1989年1月15日,纽约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陈丹青
陈丹青
【陈丹青】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他曾任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后因对教育体制不满进行了强烈抨击,并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
木心其人 —赢得生前身后名
1927年乌镇
刘海粟林风眠
文革
囚禁18月;作品皆毁;三指折断;
65万言《The Prison Notes》
1982年:旅美
2006年:返乡
2011年:逝世
木心的成就 ——管中窥豹
艺术成就
自旅居美国后,陆续在全美展出画作。
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
文学成就
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木心说:“贝(聿铭)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尤甚于反讽——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家偷学意识流写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与人彻夜谈论叶芝、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单独囚禁时,偷偷书写文学手稿,令人惊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这本书,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木心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木心的名句举隅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你再不来,
我要下雪了。
诗意的木心
《文学回忆录》
开篇:希腊神话
收束:二十世纪
近三十年世界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郑振铎《文学大纲》
一个人的文学史
或曰:这份笔记是否准确记录了木心的讲说?悉听尊便。或曰:木心的史说是否有错?我愿高声说:我不知道,我不在乎!或曰:木心的观点是否独断而狂妄?呜呼!这就是我葆有这份笔录的无上骄傲——我分明看着他说,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摇摆与中西之间,作家、作品、艺术家之间对比。
人性化十足!
不该造的孽
听课五年,固然免除了我的蒙昧,但我从此愚妄而惰怠。说来造孽:木心所标举的伟大作品:古希腊,圣经,先秦诸子,莎士比亚,尼采,拜伦,纪德……二十多年过去,我一行也不曾拜读。年来字字录入这份笔记,我不再将之看做“世界文学史”,诚如木心所说,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眼下全书付印在即,想了很久,以我难以挽回的荒率,无能给予评价。实在说,这是我能评价的书吗? ——陈丹青
丹青造孽,吾辈有别。
“跟着木心读文学”—与木心见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