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对联写的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
——杜甫
春望
杜甫
学习目标
,分析诗句内涵。
。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被誉为“诗圣”,唐代诗人,现实主义诗人。杜诗记录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真实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因而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春望
读出诗韵
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写作背景
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
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
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头上白发越搔越短,
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理解诗意
自主学习
?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
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展示交流
?有什么作用?
《古诗四首》汪雪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