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上岗证
54..女,2岁,突眼,CT示右眼球内团快样钙化,视神经粗,周围有软组织
密度块影,诊断:
A. 炎性假瘤
B. 甲状腺性突眼
C. 黑色素瘤
D. 视网膜母细胞瘤(年龄、团块状钙化)
E. 视网膜血管瘤
54..女,2岁,突眼,CT示右眼球内团快样钙化,视神经粗,周围有软组织
密度块影,诊断:
A. 炎性假瘤
B. 甲状腺性突眼
C. 黑色素瘤
D. 视网膜母细胞瘤(年龄、团块状钙化)
E. 视网膜血管瘤
A. 听皉线25°横轴位和冠状位
B. 听皉线30°横轴位和冠状位
C. 听皉线横轴位和冠状位
D. 听皉线横轴位和失状位
E. 听皉线20°横轴位和冠状位
,CT可表现为横突孔
A. 变小
B. 增大
C. 分隔
D. 完整
E. 闭塞
,8岁,左眼突,运动障碍。CT示视神经呈梭形增粗,视交叉粗,中等均匀强化。最大可能是:
A. 胶质瘤(视神经来源肿瘤)
B. 脑膜瘤(双轨征)
C. 视网膜母细胞瘤(年龄、钙化)
D. 海绵状血管瘤(无改变)
E. 黑色素瘤(眼球)
,25岁,右侧耳鸣,听力下降,CT平扫无异常,临床拟诊内听道内小听神经瘤,选择哪一种方法检查:
A. CT增强扫描
B. 动态CT扫描
C. 椎动脉造影
D. 颈内动脉造影
E. MRI
A. 内直肌(最粗)
B. 外直肌
C. 上直肌(最长)
D. 下直肌
E. 上斜肌
:
A. 不增强
B. 可增强
C. 不均匀增强
D. 均匀增强
E. 延迟增强
,13岁,°,右腮腺区肿痛,皮肤温度稍高,略红,压痛,
软。CT示腮腺普遍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内有小气液面。诊断为:
A. 恶性肿瘤
B. 流行性病毒性腮腺炎
C. 化脓性腮腺炎,脓肿形成(小气液面诊断特点)
D. 混合瘤
E. 囊肿
,20岁,右颈部包块2年。CT示右颈动脉鞘区有一2×3cm囊实性肿块,
实性部分增强。诊断为:
A. 腮腺囊肿
B. 颈动脉球瘤
C. 神经鞘瘤
D. 恶性淋巴瘤
E. 腮裂囊肿
A. 可以正常
B. 只有轻度增厚
C. 外形不规则
D. 为高密度
无特征性
(早期的特点:可以正常,声带增厚,表面欠光滑,有强化)
,60岁,颜面肿痛,鼻钮5个月。CT显示有上颌窦窦壁破坏,
内有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侵犯眼眶、鼻腔。最大可能是:
A. 鼻息肉
B. 骨髓炎
C. 粘液囊肿
D. 上颌窦癌
E. 纤维血管瘤
(特点:起自翼鄂窝,膨胀性生长,界清)
A. 是有包膜的血管性肿瘤
B. 是无包膜,侵润生长的血管性肿瘤
C. 是侵润性恶性血管性肿瘤
D. 常见于老年人
E. CT不增强
:
A. 是恶性病变
B. 由粘液腺分泌阻塞引起(粘膜囊肿)
C. 由副鼻窦口阻塞引起
D. 有骨质破坏,呈气样密度
E. CT增强扫描有明显增强
:
A. 轴位、冠状位平扫和增强扫描
B. 轴位、冠状位、软组织窗和骨窗
C. 轴位、软组织窗和骨窗
D. 冠状位、软组织窗和骨窗
E. 轴位平扫和增强扫描
,40岁,右下颌骨膨隆。×3cm囊实性肿块,
分叶。最大可能是:
A. 骨肉瘤
B. 含齿囊肿
C. 癌
D. 软骨瘤
E. 造釉细胞瘤(中年人,80%下颌骨,囊实性,骨质破坏,复发)
99
:
、第四、第六颅神经,眼上静脉,三叉神经第一支
、第四、第五、第六颅神经,眼上动脉
、第三、第五、第一颅神经;眼上静脉
、第三、第五、第-颅神经,眼上静脉
、第二、第三、第四颅神经,眼动脉
:
(声门下型癌少见,只占5%,大部分声门癌累计)
:
(年龄及肿瘤内团块状钙化诊断特点)
(考点:眼外肌起自眶尖的总腱环Zinn环,止于巩膜Tenan囊)
:(考点3组:上:二腹肌后淋巴结,中:肩胛舌骨肌组,下:颈内静脉后方副神经淋巴结)
,
CT上岗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