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张耀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设计

江门市第一中学张耀文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说明谁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2)“标准”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4)本条标准把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水资源极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地关注。
【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相互联系的水体,为学习水循环作铺垫。
2、教材第二部分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然后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第一章第二节学习,初步了解了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在第四节水圈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关于水圈的知识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第二节学习了关于大气运动的知识;学生的部分生活体验。
难以理解的知识: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学习水体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能够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衡,认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突出重点措施:1、运用“读”、“说”、“画”、“用”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2、自主学习、讨论、案例分析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意义
突破难点措施:自主学习、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创设情景、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探究式教学
【学法指导】
1、要从形态和空间上来理解水圈的特点----连续而不规则。
2、图表数据分析,指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3、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学生应能以示意图形式,通过主要环节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4、在分析水循环的时候,注意分析其主要环节和发生的领域。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突出“平衡更新、能量交换、物质转移、塑造地表”等关键词。这样,学生既有利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设计思路】
以高中地理新课标为依据,贯彻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完成教学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探索新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张耀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0933426
  • 文件大小84 KB
  • 时间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