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长征精神的形成
成员:张熠、马骏、王杰、史鹏远、王双鹤
指导老师:邓运山
目录
一、研究课题原因
二、研究课题现状
三、课题现状分析
四、课题研究成果
五、课题反思改进
六、课题体会收获
一、研究课题原因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
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躬身践行长征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二、研究课题现状
当代许多人对革命烈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表示不解,如今的人们无法想象为何革命者可以如此执着、如此无畏,或者说,“愚蠢”地放弃自己宝贵的性命去成就当时一切还是未知的将来。
其实,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出自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这番信念使得革命者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革命者可以为之放弃自己的一切,乃至性命。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信念作为支撑,红军在长征路上根本无法成功经受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这样危险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
夏明翰英勇就义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他的毅然决然,他的勇于牺牲,他的凌然大义,同样是因为内心坚定着对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一个夏明翰,无数个夏明翰„„就这样,不停地鼓舞激励着广大红军将士前赴后继地冲向理想的彼岸。而最后事实证明,他们的抉择是正确的、可敬的,他们的自我牺牲的确换取了理想信念的最终实现。
然而如今社会,有谁还在谈理想,有谁还在谈信念?极少的那么几个自认为有理想信念的人,恐怕也不敢大声说出来——因为会被众人投以不解,甚至鄙夷的眼光。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可悲而可怕的。可悲,是因为人们缺乏人生价值的内在支柱,缺少内源动力的人们往往无法坚持完成某件了不起的事情;可怕,是因为丢失理想信念以后人们也丧失了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肆无忌惮地做出自以为正确,实际上已经非常出格、甚至危害社会公众的事情来。然而目前,我们的民族正是处于这样的可悲而可怕中。所有人都忙忙碌碌不知为何而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看不到未来要走的路在哪里;人人都在这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勾心斗角,为私欲拼个你死我活——革命时代人们之间的那份淳朴与真诚早就不见了。
三、课题现状分析
长征精神既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长征胜利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开拓前进过程中所形成的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等,都是长征精神的继承和拓展,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升华,都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外国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腾飞,往往要付出道德沉沦的代价。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应该具有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征精神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些都对当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道德沦陷等不好的社会现象有这巨大的警示作用。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党风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现象滋生出来。反腐倡廉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反腐倡廉中就是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长征精神,抵制和克服不健康的东西。
长征精神蕴涵着长征时期红军战士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为党风建设提供了依据。长征途中正是因为人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才能取得胜利。在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念,要始终坚持崇高的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长征精神是建设中指出:弘扬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