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精品课程
段汉明
该课程已有成果
师资队伍、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注明相关教学资源上网情况)、考试改革、获奖等情况:
师资队伍方面
课程主持人段汉明,52岁,具有20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经历。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1998、2003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3年或西北大学第二届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课程参加人员有副教授2人,讲师(博士)2人,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教学改革方面
在教学内容上突破我国现有城市设计理念,广泛吸取国内外城市设计的前沿成果,深化城市设计的内涵,以新的城市设计理论为自编教材的主干,突出教材的创新点。不断以城市规划行业新的设计实例,尤其是获奖作品和竞标中的中标作品为范例,不断更新和充实教材内容,使学生不断接受新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表现技能,及时反映和吸收国内外城市设计、城市研究中心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教材建设方面
“城市设计”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教材,自编教材是以(美)《城市设计》为底本,参照国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设计课程设置要求,紧密结合国内城市设计实践工作的进展和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进行编写。“城市设计”课程是西北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自编教材已完成并于2006年1月出版,2007年1月第二次印刷。被选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城市设计”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图件多、信息量大等特点,从本课程开设起即使用多媒体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正准备将“城市设计”课程列入城资系网上教学资源,将教学大纲、多媒体教案等上网开放,实践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
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性环节方面
积极开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教学模式,对本课程中的论述性内容,采用学生阅读——课堂讨论——教师答疑——重点综合总结的教学方法,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师生讨论——深化理解的新的教学方法。对本课程中城市设计的基本技术和表现技法,则采用设计技法与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设计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能将其运用于设计实践,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考试改革方面
考试方法采用笔试与设计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法。笔试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实习作业重点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闭卷试题与设计实习作业的得分各占50%。
根据城市设计工作的特点,设计实习将学生分为设计小组(每组4-6人),选择西安城市不同的片区、街坊和结点进行,在本课程结束时,各小组提交设计方案或城市设计导则文本、设计说明书等设计成果,其中优秀的设计成果可在网上公布,作为下一级学生的范例,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上,已初步形成从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到设计实践、考试方式等方面的特色,为建成“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课在全及地位
与国内重点大学同类课程比较,本课程的优势、地位、特色及不足:
我国城市设计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城市设计,城市设计课程的开设始于9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内涵、方法等均有不同的认识,至今仍未形成我国城市设计统一教材,国内各学校的城市设计课程,大多数为任课教师根据各学校城规专业总体课程设置和学生专业学习状况自编教材。
本课程的优势在于:
将主讲教师的城市研究成果和城市设计实践与城市教学紧密结合,以培养高素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充分体现城市规划学科由单一向综合的发展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和整体的理念,以新的思维和视点来引导、教育学生,深化对城市设计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在设计方法上,吸取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的表现手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制图等设计手段,使学生不断接受新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表现技能,不断获取城市设计中的前沿信息。
本课程的特点在于:
在自编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将城市规划设计技术与当代科学发展,人文文化相交融,在讲授城市设计理念及方法的同时,注重当代科学前沿(如新的时空观、非线性、协同学等)和人文理念(如哲学、伦理、历史文化等)的传授,以深化学生对城市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设计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出西北大学作为一所文、理、工综合研究性大学的特色。
鉴于国内尚没有“城市设计”教材,我们已经完成“城市设计”(文字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于2006年1月在科学出版社率先出版。并被纳入“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美国名医诊疗手册 危重病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