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要失去“儿童画”最初的样子 】是由【贾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不要失去“儿童画”最初的样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不要失去“儿童画”最初的样子
朱林庆“如果她只是一个孩子,那就让她活得像个孩子,不要让她聪明得,失去了最初的样子。”作为美术教师,徜徉孩子精神世界的最佳途径,是欣赏趣味十足的儿童画。儿童画是人类处于幼稚阶段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孩子纯真感情的倾诉。目前常常见到一些儿童画因袭成人水墨画、版画的模式,失去了儿童稚拙、单纯和天真无邪的可贵特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儿童画教学中的种种“误区”所致。
“误区”之一――成人视角与功利主义的出发点。从家庭来看,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绘画兴趣时,总以为请上名师指点,将来方能成为画家;也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趁早学画画为将来工作找出路。学校里一些教师为了参赛“出成绩”,让一些学生在“创作”中拼凑大组合,画画满,形象复杂,让人看了直觉得累。笔者曾目睹过一次幼儿现场作画大赛,每位“小画家”身边几乎都有一位教师具体指点,有时恨不得越俎代庖,而大赛的组织者则以为只要教师不动手帮学生作画就行。更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大赛中的“评委”对儿童画知之甚少,经他们评出的获奖作品有些不仅远远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甚至纯属抄袭,这样的导向让儿童画的教学之路该何去何从?无论何时,作为教师都要小心地呵护儿童可贵的自我创造的火花。
“误区”之二――高难度的内容。一些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存在一种多而难的趋向。比如,小学美术课本中的一堂手工制作课,教师备课时需要花45分钟才能作出一件作品,试想如此高难度的练习内容学生怎么能在一堂课内完成呢?书店里大量出售的儿童简笔画参考资料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简笔画一旦成为孩子的“参考”,往往会阻碍儿童个性的发挥。笔者曾看到一个儿童画了一只红头老虎,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孩子是这样解释的:没能吃到小白兔而发火的老虎头是红的。
“误区”之三――追求统一的刻板教法。4至10岁儿童常把绘画看作是一种游戏,是一件好玩有趣的事。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儿童画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过于苛求形状的准确,学生作业时,教师严格规定画面内容的大小、多少和构图的位置,不允许有不完整的形象出现。还有些教师不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作品中的求异性,给教学带来遗憾。笔者曾听过一堂《画小鸡》的美术课,教者请学生画各种姿态颜色不同的小鸡,结果全班只有一位学生画了一只黑色小鸡,其他学生都画成黄色的小鸡,这时教师应及时鼓励这位学生,可结果恰好相反,教师把画成黑色小鸡的同学批评了一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样被压抑了。
可见,以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整齐划一的刻板教法严重阻碍了儿童画教学的健康发展。儿童画教学要走出上述种种“误区”的关键在于克服儿童画教学中的成人化倾向,换言之,必须还儿童画教学以“儿童化”。
对策之一――细心呵护童心意趣。儿童绘画一般是指十岁以内孩子们的绘画。儿童绘画是孩子们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表达其思想情趣的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儿童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看儿童画应以童心去与孩子们交流,以稚气去和孩子们产生共鸣。当儿童表现出现强烈的求知欲时,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细心地呵护孩子的童心意趣,给他们创设绘画的良好环境与氛围。教师可带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他们观察生活、记忆生活的能力。在创作一幅幅美妙的儿童绘画的同时,增强儿童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对策之二――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给了孩子“六大解放”后,儿童才会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通过绘画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孩子注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而不是用成人的目光去所谓“提炼”生活,更不能因此阻滞孩子的思路。笔者曾辅导一个6岁的孩子画画,他在画板上精心涂抹了各种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格子,可别人却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东西。经他解释我才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他家里的一块地毯。于是笔者稍加提示后让他自己修改,画面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容易读懂了,该作品后来在大赛中还得了奖。所以,教师应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构图和造型,尝试各种技能手法,绘制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对策之三――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协调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采用自由发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法。自由发挥决不意味教学中的放任自流,在“放”的同时,还应严格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强调孩子的感觉、观察与良好习惯的培养。其次,可采用寓教于乐的趣味性教法。低幼阶段要多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创造才能。如低幼孩子认识一些基本形状,教师可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找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或搬来积木让他们认识并组合多种形状后再绘画,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再次,还可以运用欣赏与练习相结合的教法。可找一些儿童画为孩子欣赏,内容、表现技法容易为学生理解。也可找些名作,结合欣赏练习,使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潜能,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画的信心。
是孩子,就要还其应有的样子。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美术家,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鼓励,满足幼儿的表达欲和创作欲,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享受创作的快乐!
(责任编辑史玉英)
/940583
不要失去“儿童画”最初的样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