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那就是,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
———怀特海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
注脚?
本体?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像
“焚书坑儒”
今
文
经
书
古
文
经
书
《论语》?
思考: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参考:
1、本质力量对象化
2、审对象与审自己相统一
3、人以活动的方式存在,在与对象的互动中发展。
回顾: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结构示意图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宗教
道德
法律
政治
文学艺术
“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
意识形态的领域”--恩格斯
模仿说-注脚柏拉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