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质工作方法.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地质工作方法 】是由【guoxiachuanyue0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质工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地质测量和地质剖面测量
地质测量、地质草测和地质简测的基本概念
地质测量一般所说的地质测量是指“正规的”或“正式的”地质测量,是一种在填图单位、上图地质体的尺度、观察密度、地质点定位精度、。“正式的”地质测量用于已有较明晰资源前景的普查区和详查、勘探矿区。
地质简测地质简测是对测区内不同地质体、地质界线测量要求有所区别的地质测量。对被认为是重要的地质体和地质界线,观察点的密度和定位精度要求同“正式的”地质测量。对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地质单元可以归并,观察点的密度可适当放稀,地质点用手持GPS或半仪器法定位。地质简测用于预查和普查阶段。。
地质草测地质草测在填图单位和上图地质体的尺度要求上与“正式的”地质测量相同,但在地形底图、观察密度和/或一般地质点定位精度上可适当放宽的地质测量。地质草测用于资源前景尚不明晰的预查区和普查区。地质草测时可以:
-1倍间。
大于1:1万比例尺地质测量的地质点是用手持GPS或半仪器(地质罗盘、测绳等)法定位,但矿体边界等重要地质界线除外。
地质测量所使用的地形底图是比地质测量比例尺小1倍左右的地形图放大后经计算机数字化处理制作的同地质测量比例尺的地形图
地质测量的比例尺
属于区域地质调查的地质测量目前使用的比例尺主要是1:5万的和1:25万的。
以往的测量成果中还有1:20万、1:50万和1:100万的。
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测量的比例尺选择要考虑勘查阶段、研究程度、工作区
大小、矿床规模等众多因素,一般:预查阶段:1:5万-1:5000;普查阶段1:-1:2000;详查阶段1:1万-1:2000;勘探阶段1:5000-1:500。
地质测量方法
(1)穿越(地质界线)法。
(2)追索(地质界线)法。
全面法,即(1)、(2)两法结合使用。
地质测量方法依据测量比例尺、地质界线分布特征、地形条件等因素选择。
地质测量的技术要求
填图单元应根据测量比例尺、控矿地质因素、矿区各地质单元的分布情况和勘查要求合理确定地质填图单元。填图单元包括:
(1)地层单元或岩性。
不同期、次的岩浆岩种类、岩浆岩相。
(3)地质构造形迹,包括褶皱轴迹、断层、破碎带、韧性剪切带等。
(4)蚀变带、矿化带、矿体等。
上图的地质体最小尺度
比例尺尺度要素
1:10000
1:5000
1:2000
1:1000
一般岩体宽
20
10
4
2
蚀变体宽
10
5
2
1
矿体宽
5

1

构造行迹长
100
50
20
10
表1-1必须上图的最小地质体尺度(m)
(1)一般要求如表1-1。
(2)重要地质体即使未达到表2-1中所列举的最小尺度,也要放大表示。并在地质点的描述中说明。
地质观察线和观察点密度
(1)地质观察线和观察点密度要求见表1-2。
表1-2地质测量观察线和观察点密度
比例尺
观察路线密度(km/km2)
地质界线上的点距(m)
面密度(点/km2)
简单区
中常区
复杂区
简单区
中常区
复杂区
1:50000

2

2


1:25000
4
5
6
6
9
14
1:10000
10
12•5
15
100-200
50
60
80
1:5000
20
25
30
50-100
100
120
150
1:2000
20-50
500
600
700
1:1000
10-20
1300
1500
1700
(2)地质观察线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分布应大致均匀,但轻重有别:一是界线点适当多于非界线点;二是重要界线点应适当多于一般界线点;三是地质上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四是岩石出露地段多于疏松残、坡、冲积物分布地段。
(3)在地质界线转向处必须有地质点。
地质观察点定位要求和点位充许差
(1)可用半仪器法(手持GPS,罗盘、测绳等)定位的情况
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的正式地质测量(大型沉积矿床除外)。
比例尺大于1:10000的地质草测的一般观察点。
探矿工程中的采样点以工程测量控制点为基准,根据工程编录资料用半仪器法定位。不在工程中的非基本分析样品位置,可用半仪器法定位。
(2)须用仪器法(经纬仪、全站仪等)定位的情况
大型沉积矿床的1:10000正式地质测量。
除大型沉积矿床之外的其它矿床比例尺大于1:10000的正式地质测量。
各种比例尺的各种地质测量(正式测量、地质草测、地质简测)的工程点和矿体边界点等重要地质界线点。
(3)地质观察点点位充许误差(表1-3)
实测地质剖面
(1)在开展地质测量之前应做至少一条实测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剖面是地质填图的基础。通过本项工作大致了解测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变质作用和矿化的特征;确定地质填图单位;通过一套岩矿标本的系统鉴定和测试统一岩性定名。
表1-3地质观察点点位充许d
最大误差(m)
比例尺
地质体
1:10000
1:10000草图
1:5000
1:2000
1:2000草图
1:1000
一般地质体
10-20
20-30
5-10
2-4
4-6
1-2
矿体
5-10
10-20
-5
1-2
2-4
-1
实测地质剖面应有充分的代表性,能基本反映测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类型和它们之间的穿插关系。剖面应:垂直或大致垂直测区地层、主构造行迹走向;横穿测区内所有地层单元、主要构造行迹和主要侵入岩体。一条不够,可作两条或多条;直线不行,可以折线。
实测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比例尺不小于地质测量比例尺,图上宽1mm及以上的地质体必须上图,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须放大表示。
测制剖面时要填写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表3-5),做好地质点描述,采集岩矿鉴定标本/分析样品并做好采样登记。
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并附简短文字说明,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工作概况及地质概况。
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1)须是正式出版的或经队级以上单位验收合格的。
正规测量的地形底图的比例尺一般应与地质测量比例尺相同。
(3)使用放大的小于地质测量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地质草测时,须经业主批准并在设计书(合同书)中写明。
(4)对于时间久远的以往地形图,应根据地形变化情况确定是直接使用、修测后使用或放弃不用。
操作要求
(1)应用红油漆在岩石上实地标注地质观察点点位和编号。
(2)地质测量工作不仅仅是勾画地质界线,更重要的是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
通过地质测量应不同程度地查明:测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矿体、矿化带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要特别注意多量取地质面的产状;特别注意研究不同地质体接触关系、接触面的地质特征、接触面附近岩石矿物组成和构造的变化。
实地勾绘地质界线,注意地质界线平面形态的“V”字形规则(V字形法则:岩层
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V字形弯曲方向相同,但岩层界线比地形等高线的V字形弯曲程度小----相反相同;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比坡角小,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V字形弯曲方向相同,但岩层界线比地形等高线的V字形弯曲程度大----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比坡角大,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V字形弯曲方向相反相同相反)。
(4)做好观察点的记录和地质描述,力求全面细致。
地质测量工作报告和地质图
地质测量报告
地质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写地质测量报告,地质测量报告的内容包括:
概况:任务来源,填图时间,参加人员,完成工作量(测量面积,观察
点数量,采集标本/样品数量、声象资料等)。
(2)填图方法及质量:填图方法;;质量评述和存在问题。
(3)测区地质特征:测区地质,矿床地质及地质认识。
(4)结论。
(5)附表(装订在正文后面):样品、标本采集登记表,岩矿鉴定、样品分析登记表等。
(6)附图:实际材料图,(地形)地质图,实测地质剖面图。
(地形)地质图的图面地质内容
(1)图名,比例尺,图廓,坐标线(画方格网),图例,责任表。
(2)各种地质界线,构造迹线,产状符号。
(3)实测剖面线,勘查线,勘查线端点,探矿工程(包括剥土、样坎、以往工程和古硐),采样点及样品号。
(4)综合柱状图,典型剖面图(实测剖面图)。
地质图中出露地表的和被工程揭露的可确认地质界线画实线,推断地质界线画虚线。大面积覆盖,仅有零星露头的测区在必要时绘制露头分布图。涉及特殊情况或矿种的,绘制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以补充或取代地质图。
各种图上的地质界线应随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认识的提高和参考其它地质、物化遥资料随时推测和修正,直至本区勘查工作结束。
实测地质剖面图图面内容
(1)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
(2)剖面图:地形线,坐标线,标高线,起点/转向点(小圆圈加编号),起点坐标,起点/转向点方位(标在起点/转向点上方),观测点及其编号,地质内容(地形线下画1cm宽的岩性花纹),产状,标本/样品采集点及其编号。
(3)测量路线平面图:放在剖面图左下角适当部位,包括N向示意箭头、导
线点及其编号、导线、地质界线、产状符号、地质体代号。
(4)地形要素测量结果表(表1-4)。
表1-4地形要素记录表
导线
方位(°)
斜距(m)
坡角(°)
平距(m)
高差(m)
备注
1—2
2—3
实际材料图面内容实际材料图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底图,主要内容有:(1)各级测量控制点,图根点。
(2)实测地质剖面线,地质观察点及其编号。
(3)地质观测路线、地质观察点及其编号。
(4)古硐、古采场、古采矿废石堆、炼渣。
(5)勘查线、探矿工程。
(6)各类样品采样位置。
(7)物化探面积性测量范围,物化探测量剖面线,地球物理参数测量点或参
数标本采集点。

测量要求
(1)一律用仪器法测量,达到对相应比例尺剖面测量所要求的精度。
(2)凡在剖面图上宽1mm的地质体,必须表示;对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蚀变体,矿化体、矿体、火山沉积夹层等)要放大表示在图上。
(3)做好测量和地质记录。
勘查线剖面图的内容
(1)图名,比例尺,图廓,坐标线,标高线(整数标高线和以虚线表示的勘查中段线)、图例,图签。
(2)地形线,地质界线,地质构造迹线,地形线下和钻孔左侧画1cm宽的岩
性花纹。
(3)剖控点(以小圆圈表示),剖面方位(在剖面图两端直接写方位角),起点坐标(一般放在剖面图左端起点上方),产状标示(用“256。乙65。”形式)。
(4)探矿工程及其编号(包括剥土、样坎、以往工程和古硐)。不在剖面线上的探矿工程及其揭露的地质界线,当几何投影到剖面上时由于地形和地质体产状的影响常引起地质界线的扭曲或错位,地质界线应尽量采用产状投影法。几何投影的探矿工程用虚线表示。
当有一半以上的探矿工程偏离勘查线时,在不影响资源/储量类型布局的情况
下,可平行移动勘查线的位置以使探矿工程尽量多地落在勘查线上,此时勘查剖面图应重新测制。
(5)基本分析样及编号。标注编号的样品包括:起始样、终止样、样号不连续处的样,样号为10的整数倍的其它样。
(6)其它类型样品和编号。
(7)小平面图:在剖面图的下方,画一与剖面图等长、宽4cm的平面图,其内容有图廓、坐标线、勘查线(居中)、剖控点、地表探矿工程、坑道口及坑道投影、钻孔口及钻孔投影、矿体或矿体带及其编号。
(8)基本分析结果及矿体圈定表(表2-5)
表2-5基本分析结果及矿体圈定表
未做Fe、P、S、SiO2®本分析的按工程矿体填写组合分析结果

地质工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