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方案)
(2003—2010)
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ОО五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1 土地利用现状 2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4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6
土地利用优势 7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
土地利用潜力 10
2 规划方针与目标 11
规划方针 11
规划目标 12
远景展望 13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土地利用结构 14
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17
重点工程建设 19
4 土地利用分区 19
地域分区 19
用途分区 22
5 基本农田保护 26
6 土地整理开发 27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 27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 29
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分解 32
7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3
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方案)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办复[2003]8号《关于要求修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的批复意见,现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本次总体规划修改以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为依据,从安庆市实际出发,针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时期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安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庆市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现行总体规划》,实现安庆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安庆市土地利用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次规划的目标年与《现行总体规划》一致,即至2010年。以
2002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2030年。
1 土地利用现状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安庆市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地处北纬29°47′~36°16′东经115°45′~117°44′之间。。东与铜陵、巢湖市相接,南与池州及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西与湖北省黄冈市倚山相依,北与六安市相邻。安庆市城区是长江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自然资源条件
由于安庆市地处北亚热带向中亚热过渡带,因此气候、植被和土壤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点,兼之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复杂多样,因而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安庆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植被类型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其中大别山区为暖性针叶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处于黄棕壤与红壤两大地带性土壤交汇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带的特色。
安庆市位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河谷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及平原地貌俱全,且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区域分布。
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长江沿岸湖泊众多;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90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域处与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已发现矿产70余种,查明一定储量的矿产有50种,以非金属矿藏最为丰富,且开采条件较好。
安庆市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岩、洞俱全,文化古迹甚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生辉,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和安庆地方民间文化特色。
社会经济条件
2002年末,安庆市下辖八县(市)(怀宁、桐城、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和四区(郊区、大观区、迎江区、开发区), 211个乡镇;,,,%,
2。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显著改善。,,,。,。
安庆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科技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功能齐全,全方位立体交通、通讯网络已经形成,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建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经济区域,一批新型城镇已经形成,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安庆港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济往来,外贸供货总额多年位居全省第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及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占全省土
规划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