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故事法激发学生英语创新思维研究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手段都相对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很难达到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文章以译林版英语为例,重点研究如何运用故事法激发学生英语创新思维。
关键词:故事法;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44-01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经过修订后的新型译林版教材对各个学习板块进行了调整。译林版小学英语中的多个教学板块如Cartoon time等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些板块都运用卡通形象,插入鲜艳生动的画面,辅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完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板块的教学更适合教师使用故事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掌握知识。
一、故事表演,鼓励表达
在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图片将教材中故事的主要元素呈现在学生面前,卖一个小关子,将学生的胃口吊起来。这样,学生们面对未知的疑惑,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运用中英文皆可,既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3A Unit 1的Cartoon time板块中,这个故事的第一幅图是这样的画面:正在依依惜别的Sam和Bobby身边,Bobby的两个小伙伴反而惊恐着要逃走。教师可以先将这么一幅画展示给学生,毕竟在学生的思想认识里猫是捉老鼠的,而不会和平共处。那么,画中的情境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就让学生产生了疑惑:为什么Bobby的朋友都吓跑了,而Bobby却可以和Sam友好道别呢?再如,在4B Unit 2的故事中,Bob
by问Sam:“What’s in this big box?”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假设成Sam,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这个大盒子里到底是什么呢?是食物、玩具,还是小动物呢?教师可以顺势而为,让学生大胆地放飞想象,对这个故事作出自己的假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进行描述。这一环节并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负担,而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故事复述,循序渐进
学生对故事作出自己的大胆猜想之后,教师可运用多媒体,采用动画的形式将这一故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轮廓概念。接下来教师?学生带着疑问,再次去看去听,在故事当中找出答案。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故事的大致意思进行复述。在学生再次观看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如“who”“where”“why”“when”“what”这样的小问题,或者对动词进行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特殊提问。比如,在3A Unit 2的故事中,教师可以根据动画情节设置比较简单的问题如“Don’t eat my cake!”“Don’t eat my milk!”等,并让学生们在动画中找到答案。而在5B Unit 1的Cartoon time的故事中,可以对第一环节中的
“hungry”和第二环节中的“mushrooms”作出逻辑上的提问,让学生根据情境得出答案。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为什么小老鼠Bobby问Sam有没有snack
运用故事法激发学生英语创新思维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