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
中华文化
培育
民族精神
集中表现
基本
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
为什么弘扬
怎样弘扬
基本内涵
核心
特征
重要性
必要性
中华文化
集中表现为
植根于;精髓(精华)
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知识网络速记〗
2015年12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瑞典发表了《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疟疾大肆流行,全球疟疾的年发病人数达到数亿,我国开始抗疟药研究的背景及研发过程。整个研发过程既体现了中国科学工作者不避艰辛、百折不挠、精益求精、不辱使命的敬业精神和风貌,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科技队伍团结合作、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攻关的举国科研体制的优越性。屠呦呦获奖,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青蒿素的研发是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
(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青蒿素的成功研发体现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科研人员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团结统一。为了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各相关部门同心同德、互助合作;
(4)勤劳勇敢。科研团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不惧艰难,正是这种勇敢的精神保证了青蒿素的成功研制;
(5) 自强不息。科研团队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是自强不息的生动体现;
(6)爱好和平。青蒿素的研发背景不仅是为了解决我国疟疾病人的痛苦,更是为了抑制当时全球日益严峻的疟疾疫情。
2015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 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添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 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我们在回顾历史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举行的向往和坚守,增强团结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奋斗。
③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为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使民族精神更加丰富。
2014年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李克强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近代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坚定决心。烈士精神集中体现了无数仁人志士对祖国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名誉利益的轻视淡泊,对艰难险阻的无畏无惧。他们的精神,已成为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烈士精神的认识。
(1)烈士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品格的集中展示。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烈士精神是一面伟大旗帜和一种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烈士精神都彰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3)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我们要努力营造全社会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的良好氛围,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烈士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抗日战争能够最终获胜,支撑我们的骨子里对国家、民族独立的爱,这种爱激励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结一心,开启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
文化与民族精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