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七讲:美在距离.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七讲:美在距离 ——审美活动的非功利(实用)维度
距离的审美界限内涵
距离的心理美学内涵
距离的哲学美学内涵
距离的审美界限(客观)内涵
所谓审美界限指的是把审美活动和非审美活动区隔开来的标记,这些界限标记就像有形或无形的框架把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区隔开,也像一把启动非审美活动的主客体转换为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的开关。
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可以作为一种有形的审美界限,以空间的“远”和时间的“久”把事物或事件从其日常功利活动中区隔开,使其呈显出审美的非功利特征。
事物距离现实功利越远,就越容易形成审美关系。
空间的远、异、奇区隔了世俗现实空间的功利联系。边远空间、异域空间、奇情空间。
时间的久远,讲古忆旧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演义,怀旧乡愁,童年回忆,乱世遭遇等。
所谓“美的形式”,其实都是一种无形的界限,把审美和非审美区隔开。
距离的心理(主观)美学内涵
心理距离说;英国心理美学家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1912年刊于《大英心理学学报》5卷2期的文章《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的“心理距离”》( Psychical Distance as a factor in Art and an Aesthetic Principle),提出艺术欣赏的原则“心理距离(psychical distance)”。
距离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而是极其复杂的。
它有其否定的、抑制性的一面——摒弃了事物的实用一面,也摒弃了我们对待这些事物的实用态度;
也有其肯定的一面,那就是,在距离的抑制作用所创造出来的新基础上将我们的经验予以精炼和深化。
距离是一种艺术要素
正常情况下,经验是以其同一个侧面对着我们的,即它那具有最强的实用吸引力的一面。我们平常意识不到事物那些不直接不实用的侧面(特征);同时,我们一般地也不能离开受感动的自我而觉察或意识到对象。
骤然从其背面或反面,从通常不被注意的一面,来看事物,事物的背面或反面或通常不被注意的侧面突然对我们呈现出来,我们便会感到如获启示;这种启示就是艺术的启示。从这一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距离乃是一切艺术的共同要素。
“距离”:无我但又如此有我
“距离”是审美的基本原理
当人与艺术接触,或者仅仅作为欣赏者或者作为创作的艺术家,而对艺术发生一种无我的但又如此有我的关系之时,心理距离在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上就代表着此种关系所固有的一种特质。
距离与“无我”
是“距离”使得审美对象成为“自身目的”:是“距离”把艺术提高超出个人利害的狭隘范围之外,以区别于实用的(功利的)、科学的,或社会的(伦理的)价值。
取得距离的方法,是使对象及其感染力同自我分开,使它同实用的需要和目的脱节。因此,所谓加“距离”的观看,就是所谓的“观照”。但是,这不是说,物我之间的关系已被割断而达到“无我”的程度。
距离与“有我”
“距离”并不意味着这样一种“无我的”纯理性兴趣的关系。
恰恰相反,它所描述的是一种“有我”的关系,并且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只不过有其奇异的特性罢了。
距离的特异性在于这种关系中的已经过滤的个性特征。
它通过“过滤”去除了这种关系的实用的具体的性质,但是不因此失掉其原有的结构。
距离的矛盾律
这种“有我的”但又“有距离”的关系(我只能勉强这样称呼或描述这一当前尚“无以名之”的审美原则),使我们注意到这件新奇的事实,这事实似乎是艺术活动的基本矛盾之一种:我建议名之为“距离的矛盾律”。
审美得以顺利进行所需要的条件就是:这种一致性应该完全达到适合于保持心理距离的程度。
艺术家只有塑造出高度个性化的经验来才能产生最大的艺术效果。但是,他又只有与他的纯个人经验分离开来,才能在艺术上塑造出高度个性化的经验来。
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之中,最合适的方式乃是尽量减少距离但不使之消失。
距离的可变性
距离的可变性同“距离的矛盾律”有密切关系,其实是它的一个前提。
不但因对象的性质而不同,对象使距离有大小不等的程度;而且因个人维持距离程度之大小的能力而起变化。
这里还可以说:不但各人在习惯的距离尺度上彼此不同,而且同一人在不同对象和不同艺术面前维持距离的能力也有大小。这种种存在于不同层面上的“距离”都可以被“距离”概念包容。
简言之:可以说距离是根据个人的距离能力,根据对象的性质,而发生变化的。
失距
丧失距离(失距)的两种情况
或因“距离太近(差距,under-distanced)”。“距离太近”是主体最常犯的过失。
或因“距离太远(超距,over-distanced)”。“距离太远”是艺术最常有的过失,尤其是在过去时代。
距离的哲学美学内涵 ——虚静与忘我:主体之外的他者视域
无事在身,并无事在心,水边林下,悠然忘我,诗从此境流出,哪得不佳

第七讲:美在距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56 KB
  • 时间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