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迷住的孩子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年头,李大钊在百
草结籽、五谷归仓的时节出生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世上的事似乎也理应圆满。
可李大钊在褓中的命运,却没能这样。
没有等到他问世,年轻的父亲就被病魔夺去了生
命;没有等他吃够乳浆,慈爱的母亲因父亲的死过
度悲伤,也猝然离开了人间。
爸爸妈妈没有给他留下哥哥姐姐。他是在祖父李
如珍的怀抱中活下来的。
在他呱呱坠地时,李如珍碰巧逮住了一只百灵
鸟,算是一个吉祥的兆头。但深谙世故的老人,并没
有因此给他起个带“灵”字的乳名,反而按照乡间不
成规的习俗,把他叫作“憨头
百草青了又黄,五谷收了又种。小憨头在老爷爷
的一手拉扯下,会走了,会跑了,会认字了。就在这
时,新奇的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
一天,他到后门外一个土坡上去玩。
天刚下过雨,湛蓝的天空透亮极了。玩着玩着,
无意间他向北边老远老远的地方一瞥,两只晶亮的大
眼睛突然瞪圆了。他被天边上隆起的一大片青幽幽的
东西,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是啥?跟天上飘着的云连在了一块儿⋯
他用小手托着下巴颏,想了又想,也没猜透。这
时,对他放心不下的爷爷跟过来了。他一头扎进爷爷
的怀里,奶声奶气地问了起来。
爷爷一听,笑了。
“傻憨头,那是‘山,呀!”
“山有多高?它能够住云彩吗?”
在他幼小的心目中,整天从头顶上飘过来飞过去
的白云,是世上最高的东西。
“能呀李如珍笑笑,指着远处高入云端的山峰
说,“你细瞅瞅,云彩不正飘在山的半当腰吗?山可高
了,爬到山顶上去望咱庄东边的大海,海就象一面大
镜子。好看着哪
“那爷爷,您上过山吗?”
“上过呀!”老人特别喜欢跟孙子唠嗑儿“,上去还
不是一回两回哩。早年间,爷爷在关外住地方,来
来往往都得打山根下的昌黎城经过。可在昌黎一住
下,哪能不进山里头去游游⋯⋯”
①当地方言,指去东北经商
“山里好吗?”
“好,好呀!山里头长着好多好多果树。杏呀,
桃呀,李子呀,核桃、栗子、枣,还有苹果、梨、葡
萄,都是山里出的。春天果花一开,满山扑鼻子香。
山顶上还长着松树、柏树,冬夏长青,叫人远远一
瞅,心里爽气着哪!”
小孙孙听得入神了。他一边用泥土在地上堆着
“山”,一边又缠着爷爷问:
“爷爷,爷爷!山有‘瞎话, 吗?”
“有!有哇”李如珍望着自己的独苗孙子,
老脸笑成了一朵花儿。
近来,他为了使孙孙长见识,不断结合当地的风
俗,给孙子讲民间的口头传说。没想到,今天谈到
“山”,不等他引个话头,小憨头竟自己提出要听山的
“瞎话”了。好就好在他的话匣子里,装着不少有关
家乡北边这座历史名山的传说故事。
原来,李大钊的家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
是个地处渤海岸边的平原村庄,邻近的地方只有一
些海退遗留下来的沙坨子,根本没有山峦丘陵。但
是,在大黑坨村北七十多华里外的昌黎县,却有着古
今闻名的观海胜地碣石山。碣石山为燕山山脉蜿蜓伸
①当地方言,指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传说故事。
向东南海边的突起支脉,由近百座峰峦组成,方圆达
数十华里,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其主峰仙台
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它横列在如屏似障的群
山正中,顶尖似一方天桥柱石凌空拔起,直插云霄。
碣石山在祖国众多的崇山峻岭中,只能算是一个
小弟弟,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尽管其绝顶海拔
不足七百米,却是渤海近岸最高的山峰,从远古时就
被视为进出古黄河口(今天津市一带)的航行标志,在
海中被称为“拇指山”。它的整个山势,从侧翼望去,
很象一位翘首端坐,观潮测海,正准备赶汛的渔翁。
这“渔翁”来到人世间历经多少沧桑之变,谁也说不
清楚,只知道在我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
《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碣石山的记载。几千年
来,它的雄姿引得不少帝王将相前来巡行观海,刻石
留名。时至今日,古碣石道上还遗留着秦始皇、汉武
帝、唐太宗等帝王的斑斑足迹,嶂巅彩云间还飘飞着
魏武帝曹操那壮美诗篇的袅袅余音。也许,就因为碣
石山如此古老神奇吧,这里流传着许多具有神话色彩
的民间传说。长期生活在碣石山一带的人,一般都能
讲上几个,以至十几个。李如珍老人,也不例外。
回到家中,李如珍呷了口茶水,爱抚地摸着孙子
的头,一字一板地讲起八仙中倒骑驴的张果老,与封神
榜上的碧霄、云霄、琼霄三姐妹争占仙台顶的故事。
不一会,小憨头就听得入了迷。
从这以后,小憨头就经常磨着爷爷,让他讲山的
新“瞎话”。老爷爷讲了一个又一个,什么二郎神担山
赶太阳,扔
《李大钊与五峰山》文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