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墓:河南“”特大洪水35周年祭
[导读]1975年8月8日凌晨零时40分,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因特大暴雨引发溃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顿时一片汪洋。
京广铁路遂平段灾后场景。
本专题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专题采写:南方都市报记者江华喻尘图片除署名外均自河南水利厅编《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一书
青纱帐里,汽车犹如一艘小船弯弯曲曲地破浪前行。路的尽头,是一个曾经在35年前消失的村庄。
准确地说,在驻马店平原地区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只有35年——35年前,几乎所有的村庄在几个小时之内消失殆尽。洪水毫无商量地改写了这些,洪水是被人们构筑的大坝拦起来的,后来,成为人类的水墓。
一个众说纷纭的巨大伤亡数字,一个鲜被提及的惨祸。
1975年8月8日凌晨零时40分,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因特大暴雨引发溃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顿时一片汪洋。
35年前的8月8日凌晨,从路尽头这个叫魏湾的村庄以上十多公里处,死神起步开始旅行:以下百多公里的华中平原,在数亿立方米的溃坝之水覆盖之下,数不清的人们瞬间毙命。
死神傲慢而坚定,在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杀戮所有的生物,人们被悉数淹没在高达十米的水舌之下——那是一个冰冷的夏天。
美国Discovery频道制作的“10toptechno-logical catastropheinthew orld”专题片,将此次溃坝事件列于首位,居于其后的是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他们披露说,溃坝造成的直接死亡,加上后续因缺粮、感染、传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共计24万多人。
前水利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则披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专题导读】
【溃坝前奏】天水: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雨
水每下去一厘米,那就是巨大的水墓不知道向上堆了多少米;埋了多少人。没有人说话,没有一个声音,只有这种刻骨蚀髓的天籁之声。
【灾难时刻】溃坝
震惊世界的惨剧拉开了悲凉的序幕。据记载,,。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 9米、流宽12-15公里的水流。
【真相追问】水墓:那些正被遗忘的残酷记忆
“你问‘’吗?我们这代人没有几个知道。”警察有些难为情,笑着说。
是的,忘记的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包括他们的爷爷和父母们,也在忘记———前辈刻意忘记的是痛苦;年青一代,不经意间忘记的却是历史。
不仅是年青一代对“”记忆缺失,就连属正史记载的当地县志,关于“”的记载,也只有短短一小段文字,寥寥数语。巨大灾难在这里是那么轻描淡写。
【警示】建坝反坝后的危机
75 .8对大坝的反思一直在持续,“建坝”、“反坝”的双方意见难见高下,就在二者的争论中,中国的大江大河大多数完成了被分割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大坝筑起在江河上。
河道堤防漫溢决口。
溃坝后的板桥水库溢洪道。
溃坝后的石漫滩水库。
【溃坝前奏】天水: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雨
1975年7月31日,福建晋江。
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内地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在福建晋江登陆。台风没有像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强烈低气压和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对峙,热低压从海洋携带的大量水汽,遭遇强冷空气,受到桐柏山、伏牛山组成的“喇叭口”地形的抬升,罕见的大暴雨形成。
那场雨有多大?后来的气象专家统计的数字显示,1975年8月5、6、7三日的降水量超过中录,最大的暴雨中心为河南泌阳林庄,,,超过了世界纪录。
林庄,,是当地正常年份两年的降水量。
方城县黄土岗
河南方城杨家庄,此次台风滞留的中心和暴雨中心地带,距离遂平近200公里。记者当年十岁。
8月5日中午,山谷里的村庄到处是巨大的雷声和闪电,小孩子们都胆小地躲在门后,在农村传言,雷电是天上的龙,要抓坏人,孩子们没有一个不偷过邻居的果树和玉米的。
一个球形闪电落在了院子里,火球钻进窗棂,引燃了才十七八岁的姑姑的闺房。一家老小几乎不用跑出去挑水救火,顺势在房檐地下接上水,浇灭了越来越大的火。
水把门前的小河灌满了。到8月6日清晨,里面的堰塘憋开了。山
水墓河南“758”特大洪水35周年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