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新闻监督学是一门新的学科。研究这一学科,必须首先确定
新闻监督这一概念的含义,并了解新闻监督与我国其他监督形式
的关系,了解新闻监督学与其他新闻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新闻监督的概念
监督一词,我国《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这就是说,
监督包含两点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
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由此,我们认为,所谓新闻监督,就
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
论监督。这一定义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必须是通过新闻媒介进行的监督。这是新闻监督区别于
其他监督形式的本质特征。这里需要明确这样几点:一、所谓通过
新闻媒介进行的监督,既包括记者进行的监督,也包括读者进行
的监督,即读者给新闻媒介提供监督稿件或线索,新闻媒介予以
处理;二、所谓通过新闻媒介进行的监督,既包括一家新闻媒介进
行的监督,也包括多家新闻媒介合作进行的监督,如这家新闻媒
介将所监督的问题“曝光”,另家新闻媒介督促问题的解决;三、
所谓通过新闻媒介进行的监督,既包括新闻媒体发表监督稿件进
行的监督,也包括新闻媒介通过其他方式如将监督稿件转发到有
关部门处理、记者直接找有关部门处理等进行的监督。
(二)必须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监督。这是新
闻监督的又一本质特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新闻监督的内
容和目标。可以说,没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就没有新闻监
督。因为,没有靶子,射箭就是无的放矢;没有问题,新闻监督
就成了无事空忙。这里所说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是指已经
存在的问题,也包括可能发生的问题。所谓可能发生的问题,就
是还没有发生,但从发展趋势上可能要发生的问题,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隐患”。如某地天气预报将连降暴雨,而该地的防汛设施
如不加强就会发生洪涝问题。这时,该地虽还没有发生问题,但
实际上已经存在着问题,或叫隐匿着问题。显然,新闻媒介将这
种问题也列为监督内容和目标是必要的。
(三)必须是促进问题解决的监督。这是新闻监督的目的所
在。如果新闻媒介只是发现问题而没有促使其解决,那就是只有
监察,没有督促,就不是完整意义的新闻监督。当然,所谓“促
使其解决”,是从监督者(即新闻媒介)主观方面来说的,而不是
说非得被监督者解决了问题。因为,在实际中常有新闻媒介督促
之后而被监督者不解决问题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应该说是监督的
效果不好,但不能否认新闻媒介的“督促”。这就是说,不论被监
督者的问题以何种方式解决以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包括没有解
决),只要是新闻媒介既有监察(发现问题)、又有督促(促使被
监督的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监督。
关于新闻监督的概念,目前在我国新闻界的认识尚不完全一
致。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应该通过积极商榷的途径达到
一致,求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监督并不单指对“问题”的监督,还
包括表扬之类的“正面报道”。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首先,
这种观点模糊了新闻监督的本质特性。我们知道,任何概念如果
没有其本质特性,就不能区别于其他概念,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
的价值。如果说新闻监督包括“正面报道”,也就是说“正面报
道”也是新闻监督,那么,新闻监督与正面报道就没有区别了,还
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吗?可见,认为新闻监督包括“正面报道”,实
际上等于否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其次,这种观点也不符合中央
关于新闻监督的意见。中央在历次涉及新闻监督的指示文件中,总
是将批评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作为其工作的内容
和目标,而没有将“正面报道”也包括其内。特别是近年来,中
央明确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同时也要加强新闻监督。
如年月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指
出:“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奋斗业绩,鼓舞人民群
众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同时,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
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可见,中央是将“舆论监督”和
“正面报道”加以区别开来的,诸如“歌颂”、“鼓舞”之类的“正
面报道”并不包括在“监督”之内。
再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监督也就是“批评报道”。这种观点
我们以为也是不够准确的。新闻监督不仅要进行批评报道,也还
需要进行非批评的监督报道。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有些问题不需
要批评来解决,但需要非批评的监督来解决。如某地区由于自然
原因缺乏水源,显然不能批评某某,但可通过新闻监督促使有关
部门及时予以解决水源问题。由此可见,把新闻监督等同于“批
《新闻监督学》新华图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