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几种主要的政党制度
一、两党制
(一)概念:
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总统竞选中获胜的一党,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或称“在朝党”;而在议会选举中没有取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的政党,成为“反对党”或称“在野党”。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竞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
(二)两党制的特点 1、两大党长期占据政坛 2、两大党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3、两大党阶级基础和基本政策日益趋同
(三)两党制的典型模式
1、英国的两党制。
(1)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两党制是在英国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辉格党
托利党
保守党
自由党
社会民主党
工党
自由民主党
保守党
保守党
工党
17世纪70年代
19世纪30年代英国选举制度改革之后
20世纪以来至2010年
2010年
辉格党和托利党
辉格党和托利党是17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两个正在形成中的政党,当时,它们实际上还算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政党。“辉格”一词起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马贼。“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1679年,当议会讨论詹姆士公爵(即后来的詹姆士二世)是否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时,议员们展开了激烈争论。赞成的人被对方称为“托利”,反对的人则被对方称为“辉格”。渐渐地,双方各自都以此自称。后来,双方的观点都发生了变化,辉格党对君主不再持完全的否定态度,因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的权力已经受到种种限制;托利党也逐渐改变了坚决拥护专制君主制的立场, 因为他们几次恢复旧王朝的企图都因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而失败。久而久之,国王发现,无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当其中一个在议会中占多数时,就最好任命这个党的成员为内阁大臣,内阁就不会同议会闹矛盾。18世纪上半期,辉格党在政治上占优势,是议会多数党,故此,辉格党执政近半个世纪。18世纪后半期,托利党才得以执政。工业革命以后,两党的主张发生一些变化。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托利党改称保守党,辉格党改称自由党。
自由党(The Freedom Party of the United Kingdom )
英国资产阶级政党。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辉格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见英国议会君主制),辉格党逐渐转向自由主义,要求自由贸易和自由政治。1839年,。1867年议会改革后, 4次出任首相。此时,自由党已成为英国资产阶级的政党。
为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格莱斯顿实行市政改革加强官僚机构。1884年实行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选举权。主张给爱尔兰以自治;对外坚持““光辉孤立””政策,维持欧洲均势,但并没有放松侵略其他地区的弱小民族。
19世纪最后30年,自由主义开始衰落。1886年,因爱尔兰自治问题,自由党分裂。,脱离自由党倒向保守党。此后20年,自由党又在1894年短期组阁。1905年,自由党重新执政。,取消上院否决权,放弃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积极备战,把英国推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保守党(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
英国保守党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Tory),1833年改称保守党。
主张减低直接税税率、对公共服务实行私有化、终止国有工业,和淡化福利国家的色彩。
工党(LabourParty,GreatBritain)
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称工党。工党于1918年通过名为《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
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民主社会主义。二战后推行温和的改革政策。推行国有化,主张建立福利型国家。加入西方联盟后,主张打碎旧的英殖民帝国统治体系,废除贵族院。现主要致力于公共住所、职工福利、失业救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公民
教育等方面。
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s,
常缩写为LibDems)
是英国的自由主义政党。自由民主党成立于1988年,由自由党和短暂存在的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两党于合并之前数年已结为政治同盟)。
自民党要吸引的是具有自由民主价值观的选民,而不是那些为党派投票的选民。在经济政策上,每年削减150亿英镑的次要开支,同时
第四章.比较政党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