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制度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第三节中国的政党制度比较政党制度第四节中西方政党制度的主要差异第五节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一、政党概述二、政党制度三、其它相关概念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内涵一、政党概述(一)关于“党”中国古籍中,“党”有四种涵义。一是指居民基层单位;二是指导至亲好友;三是指有首领的群体;四是由以上涵义引申出来的政治上的官僚帮派的勾结。中国古籍中的“党”同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涵义迥异。民间基层组织“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至亲好友“睦于父母之党”有首领的群体“凤飞,群鸟相从以万数,故以朋党字”东林党人统治阶级内部宗派组织“诸侯有罪,傅相不举,为阿党”牛党李党(唐朝)(二)、“政党者,以国家之目的而结合者也;朋党者,以个人目的而结合者也”。——梁启超在西方,政党一词源于拉丁文pars,原意为“一部分”,后逐渐演进为一个专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的概念,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一词显然源于西方。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1)政党是为适应选举而建立的政治组织。这种观点认为,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在现实性上表现为代议制,代议制的根基在选举制,但在代议制及选举制之间缺乏体制上的通融性,这就产生了一种需要,政党便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一种手段。英、美等国的学者大多持这种观点。(2)政党是为了谋求官职而建立的组织。《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我们选定党是为谋求官职而建立的这样一个定义,就是把党与其他政治组织区别开来。大量的证据表明:谋求官职这个目标,在一切热衷于官职的政党中都占有主导地位。(3)政党是为了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大英百科全书》对政党的定义是:“政党是政治体制内为取得和行使权力的目的而组织的集团。”《日本大百科辞典》是这样论述的“政党是以取得国家权力为目标而基于共同的政策组织和动员国民,开展一切政治活动的持久性的政法团体”。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产生的基础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而其中以列宁的建党原则最为明确。列宁认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列宁全集》第10卷第58页)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在现代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比较稳固的集团来主持的,而这个集团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列宁全集》第31卷第23页)政党的内涵:政党就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一部分积极分子,为了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理想而结合成的具有政治纲领、组织章程、组织结构和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团体。、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组织和核心力量。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的冲突集中表现政党之间的斗争。整体素质比较高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第一个显著特征。(二),通过这面旗帜而把党员集合起来,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奋斗。,这样才能发挥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给我一个铁的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我就可以把俄国翻过来。”——列宁
第四章比较政党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