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窄马路密路网弊端
一场辩论引发的......
PPT:杨海俪
,密路网
,密路网发展史
目录
什么是窄马路,密路网
1
窄马路,密路网
按照现代城市与交通规划理论和原则规划建造的开放性街道所围合的、不设围墙的、开放的“街区”制式,其尺度大小完全取决于围合四周的道路间距大小,也即取决于道路网密度高低,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
窄马路,密路网发展史
2
窄马路,密路网发展史
西方城市从古希腊城邦时代开始进入公民社会,世俗意识、商业氛围浓厚,社会相容性和开放度很高。因此,城市路网格局基本都是小街区、密路网(小则20×20米,提姆加德;大则50×50米,米朗德)。路网密度高达50~100公里/平方公里!即使进入中世纪宗教统治时代,宗教场所为了达到对市民的教化统治,也对市民广泛开放。统治者的私人领地(庄园和私家花园)通常在郊外乡野。因此,我们看到的西方城市老城区的道路网,无论是规整式的还是自由式的,其密度都很高,尺度都较小(或七八米,或十来米,超过20米的大街很少),形成了完全开放式的小街区。
窄马路,密路网发展史
中国古代自秦王朝统一六国,进入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农耕时代。以封建礼制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就是家国一统、皇权皇土、重农抑商、守土守职,映射到城市社会的组织上,就是采用里坊制,皇亲国族占坊为己、黎民百姓以坊为治。映射到城市路网布局,干路网就是严格按照《考工记》记述的一套符合封建礼制的所谓“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的原则修造的大尺度、大街区方格路网。长安城最大的东西横街宽度竟达200米,南北中轴近150米,其余主街也宽达40-50米。平民走路驴马出行使用的支路网则限制封闭在里坊以内。直到宋代以后,我国古代工商贸易才逐步兴起,城市严格的里坊制格局有所转变。道路尺度大幅减小、路网逐步加密。古代工商较为繁华发达的开封、扬州、杭州、苏州等城市的路网密度明显增加。
正方观点驳斥
3
可达性高,出行距离短,有更多路段选择,可大幅度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正方
道路变短意味着路口增多,加剧交通复杂性,且城市道路拥堵多发生在某一集中区域,在多条道路汇于同一繁华道路上时拥堵依旧难以避免。在较长道路增设天桥可缩短出行距离,交通不能局限于平面。
反方
小尺度道路信号灯周期短,过街容易,利于保障儿童老人的交通安全。
正方
街区式住宅意味着下了楼即到达城市道路,老人小孩在城市道路上活动面临交通安全隐患,道路变短导致行人需要经过的路口,且依照中国国情,多数车辆对小尺度路口的信号灯视而不见,这些问题都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反方
窄马路密路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