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护理.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护理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护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的护理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硬膜外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急性型(3天内)多见,也可是亚急性(4-12天)或慢性(大于22天),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多伴骨折。
硬膜外血肿按血肿发生部位分为幕上血肿和幕下血肿,幕上血肿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其次为脑膜中静脉、静脉窦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颅后凹硬膜外血肿出血源多为静脉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为脑膜后动脉损伤所致。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与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密切相关。
一:临床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共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
:
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这类病人的意识变化,有三种不同情况:①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这类病人容易漏诊。②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昏迷,随后即完全清醒或有意识好转,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所谓典型病例,容易诊断。③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随着颅内压增高,病人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和四曲线的典型变化,即Cushing‘s反应,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呼吸缓慢等代偿性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
: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受损体征,仅在血肿形成压迫脑功能区时,才有相应的阳性体征,如果病人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偏瘫或失语等症状和体征时,应归咎于原发性脑损伤。
当血肿不断增大引起颞叶钩回疝时,病人则不仅有意识障碍加深,生命体征紊乱,同时将相继出现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等典型征象。偶尔,因为血肿发展急速,造成早期脑干扭曲、移位并嵌压在对侧小脑幕切迹缘上,则要引起不典型体征:即对侧瞳孔散大、对侧偏瘫;同侧瞳孔散大、同侧偏瘫;或对侧瞳孔散大、同侧偏瘫,
应立即借助辅助检查定位。
二:护理
.1手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情的观察,排除其它部位致命的复合伤,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前检诊,进行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安全评估)分级。
2病情的观察
(1)意识:
意识是颅脑外伤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表示颅脑损伤越重。患者受伤当时大部分有短暂意识障碍,入院后已由昏迷转为清醒,当颅内压增高,血肿压迫脑组织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随着出血量的不断增多和血肿不断扩大,病员意识障碍可发生进行性加重。并且常在再次昏迷前出现躁动不安。因此,对每一例脑外伤病人都应仔细观察意识状况,注意分析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发展趋势。

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wk
  • 文件大小127 KB
  • 时间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