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蝉虞世南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蝉虞世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蝉
虞世南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
作者简介
虞世南:唐代诗人(558年-638年)凌烟阁
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唐初政
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为人沉静寡
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
器重。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
词、书翰为五绝。
垂緌饮清露
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赏析:“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垂緌”暗示显宦身份,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铺垫。
这一句用了什么写法
流响出疏桐
翻译: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赏析:写蝉声之远传。“疏”字,体现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体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比兴)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整体分析
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手法:比兴、托物言志象征
情感: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纯洁的胸怀。
阐明了一个道理: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古诗常见意象
菊
柳
梅
蝉
莲
鹧鸪
燕
竹
梧桐
松
月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蝉—高洁
蝉虞世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