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钠血症的诊治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
田慧
内容提要
老年人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
老年人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
生理特征
病理特征
药物影响
病因判断
老年人低钠血症的饮食调整和治疗策略
低钠血症的流行趋势
临床低钠血症的检出率
按血钠浓度<135 mmol/L定义低钠血症,住院患者的发生率为15%-22%;
按血钠浓度<130 mmol/L定义为低钠血症,住院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4%;
%;%;
老年人低钠血症发生?
老年住院患者发生低钠血症
收集2012-2013年国内文献报道住院老年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例数较多三篇文章,年龄61-99岁,男性173例,女性59例。
低钠血症程度分级均不一致。有25例血钠<115mmol/L。
总死亡19例(%)。
,23(3):178.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15(6):628-62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10(2):177-178.
病因分类
例数
(%)
脑血管病变,脑损伤
61
冠心病,心衰
62
肺部感染
49
肿瘤(肺癌,胃肠肿瘤)
21
肾脏疾病,肾衰
15
老年痴呆
14
饮食问题(摄入不足)
13
利尿剂
7
糖尿病
5
总计
247
100
低钠血症增加骨折发生风险
MrOS研究对美国来自社区≥65岁因骨折后卧床的男性患者5122例(除外服用双磷酸盐、疾病史不详、无血钠测定)测定血钠水平,用cox风险模型比较血钠<135与135mmol/L以上两组发生骨折(非脊柱,包括股骨颈部,病史9年余)的风险。
有64名检出低钠血症(%)。
血钠<135组较≥135mmol/L组发生非脊柱骨折的风险增加 2倍,BMD两组无差异。
J Bone Miner Res. 2014 Oct 7. doi: . [Epub ahead of print]
老年人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
低钠血症患者中老年人占60%以上;
慢性低钠血症更多见,症状不典型,常与其它病症混杂呈现;
脑损伤、心衰、感染、肿瘤和长期卧床是住院老年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
常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增加骨折发生风险,治疗时影响因素多,需综合评估;
重度低钠血症是预后不良的警示。
内容提要
老年人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
老年人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
生理特征
病理特征
药物影响
病因判断
老年人低钠血症的治疗策略
水钠平衡的生理调节
人体鈉的40%在骨骼中, 10%在细胞内液, 50%在细胞外液,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人体水的25%在循环系统。
血液中的钠主要以氯化钠和碳酸氢鈉的形式存在,决定86%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为285-295mmol/kg。
正常人体钠主要由食物供给,每日摄入波动在5-15g。
出汗和肠道排出钠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较大。
肾脏对钠的排出遵循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的原则。
一般每天由肾小球滤过的钠有20000-40000mmol,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排出仅10-200mmol/d,%。
血浆渗透压的计算公式:(Na++K+)×2 +BUN+GS(mmol/L)
血浆有效渗透压的计算公式:(Na++K+)×2 +GS(mmol/L)
RAS系统
心、脑钠肽
抗利尿激素
糖皮质激素
交感神经系统
前列腺素
肾脏调解血浆水与电解质平衡
肾小球滤过等渗液(原尿)150L /d
近曲小管和髓襻降支,将原尿中水的2/3重吸收
髓襻升支和远曲小管,重吸收NaCl
集合管参与调解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致密斑
水钠平衡的生理调节
正常人每日水和钠的摄入量变化很大,因有重要的水钠调节机制,可维持血钠浓度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135-145mmol/L)。
决定血钠浓度的主要因素是血浆中水和钠的含量及比例;
下丘脑神经核合成并转运到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入血的精氨酸加压素(AVP)促进肾脏集合管水的重吸收增加,在维持水钠平衡中起主要调节作用。
糖、盐皮质激素、心-脑钠肽等多种激素参与人体水钠平衡的调节。
调节激(因)素
尿钠
游离水
总效应
抗利尿激素
…
↓
…保水
RAS-盐皮质激素
↓
↓
保钠保水
糖皮质激素
↓
↑
保钠排水
心-脑钠肽
↑
↑
排钠排水
儿茶酚胺
↓
↓
保钠保水
前列腺素
↑
↑
排钠排水
肾间质病变
↑
↓
丢钠贮水
老年人低钠血症的诊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